热搜词:

一见·今年首次出访,三句话展望东南亚之行

4 月 14 日至 18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今年中国元首出访开篇之作,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面向周边的首访。

风云激荡中,新一年元首出访,起笔周边,牵动世界目光。

一个理念:" 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

" 邻居好,赛金宝 "、" 远亲不如近邻 "。家如此,国亦然。和睦邻邦、亲仁善邻是中国自古以来的 " 为邻之道 "。

这些年来,中国和周边国家像走亲戚一样越走越亲、越走越近。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就任总书记后首访就来到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上任两年多已经三次访华;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就任后把中国作为首个正式出访的国家。

常见面,多走动。密切交往的背后,是 " 亲诚惠容 " 周边外交理念的生动实践。

2013 年 10 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

十余载春华秋实。如今,中国已同周边 17 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成为 18 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 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强调。一以贯之的理念,引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向前,让邻国真切感受到中国的善意和诚意。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当习近平主席再一次开启东南亚之行,这一重要理念的丰富内涵将如何拓展充实,备受期待。

一个愿景:" 让中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周边,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

周边,唇与齿,手与足。面对周边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期盼,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 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顺风车 "。

2013 年秋,习近平主席西赴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 一带一路 " 倡议一呼而百应。

源自中国,始于周边,造福世界。10 多年来,中国已同周边 25 国签署共建 " 一带一路 " 合作协议。中老铁路打开老挝 " 陆锁国 " 困境,雅万高铁为当地经济插上腾飞翅膀,中马 " 两国双园 " 开创产业合作新模式 …… 一大批项目造福人民、惠及民生。

" 周边是搬不走的邻居,成就邻居就是帮助自己 "。越南 " 两廊一圈 " 框架、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重点项目、柬埔寨 " 钻石六边 " 合作架构等同高质量共建 " 一带一路 " 加快对接,正形成 "1+1>2" 的强劲合力。

在双边,中越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中马深化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中柬命运共同体进入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新时代。

看区域,中国—东盟自贸区 3.0 版升级议定书有望年内签署,数字赋能、绿色发展助力东盟国家转型发展,在中南半岛和中亚地区形成命运共同体 " 两大集群 "。

全球化逆风中,各方期待:中国和周边国家如何不断树立合作典范、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如何进一步走深走实。

一个行动:" 共建开放的区域主义 "

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34 年前,中国与东盟正式开启对话进程。在东盟的对话伙伴中,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第一个成为东盟的战略伙伴。正是在中国—东盟关系快速前行的带动下,各国纷纷加大与东盟的合作,从而逐步形成了东亚合作蓬勃发展的局面。

回望历史,习近平主席在 2021 年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周年纪念峰会上深刻总结双方发展的宝贵经验,其中一条便是 " 包容互鉴,共建开放的区域主义 "。

不拒众流,方成江海。" 以开放理念引领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平等协商推进东盟主导的地区合作,以包容心态构建开放而非排他的朋友圈 ",正是真正的多边主义。

当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挑动分裂对立还是倡导开放共赢、是共商共建共享还是霸权霸凌霸道?两种抉择,两种前途,关乎人类整体利益,也考验着各国的智慧。

中国和东盟人口总量约占全球 1/4,分别是世界第二和第五大经济体。" 一个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符合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