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之后,特朗普不再改口,中方就中美关税问题,已正告美方
48小时之后,特朗普不再改口,中方就中美关税问题,已正告美方
2025年4月20日,中美关税博弈迎来关键转折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48小时前公开表态“不希望关税再升高”后,中国商务部于今日正式向美方递交照会,明确要求美方立即撤销对华加征的125%关税,并停止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的单边行径。
这场持续七年的贸易争端,在特朗普政府摇摆不定的政策中,正以“极限施压”与“坚决反制”的博弈形态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特朗普的态度转变源于多重现实压力。4月17日白宫记者会上,他罕见承认“高关税会让人们不愿购买商品”,并透露中美双方在关税升级后“一直保持联系”。这一表态与此前“要让中方付出代价”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美国国内经济矛盾的激化。
耶鲁大学测算显示,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已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短期上涨2.3%,服装、电子产品等品类涨幅达5�%,普通家庭年支出增加3400-4400美元。前财长耶伦指出,中低收入群体生活成本压力激增,直接威胁特朗普的中期选举基本盘。中方的反制措施展现出精准施策的智慧。4月1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税率由84%提高至125%,并明确表示“若美方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这一决策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基于对全球产业链的深刻洞察。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4月19日的公开演讲中借用中医“通则不痛”理论,指出美国高筑关税壁垒导致全球产业链“气滞血瘀”:墨西哥工厂因缺中国零部件停工,越南组装线断供瘫痪,德国车企因芯片荒损失千亿美元。这种“痰湿壅盛”的症状,正是美国单边主义对全球经济的致命伤害。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反噬自身。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90%以上的关税成本被转嫁至美国进口商、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加州州长纽森4月16日起诉联邦政府“滥用关税”,指控其推高物价、扰乱供应链,给该州经济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同盟”孤立中国的计划遭遇挫败——欧盟、加拿大等国不仅未配合,反而对美采取对等反制措施,法国推动针对美国科技巨头的数字服务税,英国批评美方“破坏国际规则”。盟友的离心进一步削弱了特朗普的国际动员能力。
中方的反制策略体现出“硬反制”与“软缓冲”并行的特点。在贸易领域,除加征关税外,中方还通过出口管制、制裁涉台美企、WTO诉讼等手段精准打击美方痛点。例如,中国掌控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这一“王牌”直接威胁美国高科技与军工产业供应链安全。
与此同时,中国加速推进“内循环”布局,通过“外贸优品中华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一季度GDP增长5.4%超出预期,为博弈提供了经济安全边际。法律界人士对关税战的本质展开深入剖析。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利明指出,美方所谓“对等关税”严重违反WTO非歧视原则,其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的行为已沦为“数字游戏”。例如,美国对华加征的税后,部分商品累计税率达245%,但实际贸易量已趋近于零,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毫无经济意义。
国际法专家张新军强调,中方反制措施完全符合《关税法》《对外贸易法》等国内法及国际法基本原则,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之举。国际社会对这场关税博弈的态度呈现阵营分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而欧盟则要求“停火必须伴随实质性谈判”。
最具戏剧性的是美国盟友的态度:日本首相石破茂公开表示“不急于与美达成关税协议”,越南加强与中国经贸合作,欧盟撇开美国与中国探讨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机制。这些动向表明,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正在瓦解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普通民众和企业成为关税战的直接受害者。美国密歇根州汽车工人联合会主席约翰逊向媒体透露,关税导致零部件成本上涨,工厂被迫裁员3000人。中国义乌小商品市场数据显示,对美出口商订单量下降40%,但通过转口贸易和开拓“一带一路”市场,企业已实现60%的业务转型。
这种“东边不亮西边亮”的韧性,印证了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成功。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摇摆暴露出其战略焦虑。4月17日表态后,白宫一方面声称“有信心在3-4周内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又设立工作组紧急处理关税危机。
这种矛盾心态源于美国国内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困境:共和党内部对“对等关税”分歧加剧,民主党将其视为“政治自杀工具”,商界巨头如马斯克、达利欧公开呼吁停止贸易战。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谈判”转移矛盾,但中方明确表示“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这场关税博弈的结局已现端倪。中方在4月19日的照会中提出三项核心条件:停止单边施压、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谈判代表须获特朗普直接授权。这些条件直击美方痛点,既要求实质性行动,也考验特朗普政府的政治诚意。正如美国前副国务卿坎贝尔所言:“特朗普高估了自身实力,低估了中国的应对能力。”若美方继续将中国视为“必须打趴的对手”,这场博弈注定没有赢家。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试图通过关税壁垒重塑产业链的行为都是逆势而动。中国用“上医医国”的智慧应对挑战,既坚决反制又保持开放,既维护自身利益又兼顾全球福祉。而美国若不能摒弃零和思维,终将在单边主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这场关税战的终局,或许不在谈判桌上,而在历史的审判台前。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