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十年,地平线余凯的技术护城河是什么?
文\萧阳
在上海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滴水湖,余凯整整讲了2个半小时。
2015年开始创业,2019年业务聚焦于智能驾驶,2024年地平线上市。回顾10年创业路,余凯感慨,真正的技术护城河,是十年如一日的苦活、脏活、累活,说不清、道不明的经验积累以及体系化的研发文化和流程。
除了“苦活累活”,地平线的护城河还有“软硬一体”,余凯表示地平线不是一家芯片公司,而是“芯片 软件”系统级智驾技术公司。“懂软件的芯片公司很关键,没有软件生态的芯片公司发展艰难。汽车应以AI为主的操作系统作为整车操作系统,软硬结合在智能驾驶中成本效率最高。”
从科学家到创业者,直到2019年余凯才深刻领悟到商业设计的第一性原理:“客户是谁?客户的需求和痛点是什么?如何高效满足需求或者解决需求痛点。”这个看似简单的原理,余凯说他想明白后,就比很多科学企业家甩出了好几个段位。
创业十年,余凯分享了两条战略方法论:第一,在没有竞争的地方竞争;第二,永远不要在悬崖边跳舞。
在发布会演讲的最后半小时,余凯终于宣布推出今年的重磅产品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地平线HSD。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到了现场给余凯助威,“过去20年我们吃‘发动机’的饭,下一个20年我们要吃‘智能化’的饭,或是说吃余凯的饭!” 这个来自车企客户的高度评价让人惊讶。
在小米智驾事故引发了业内关于智驾安全性的大讨论后,余凯强调,“智能驾驶的本质是功能价值,安全是其核心。地平线始终将安全置于首位。”他介绍,地平线目前L2解决方案的部署已经超过100万套辅助驾驶系统的出货,基于这样的量产积累了超过3万场景数据集,这可能是业界最广泛的注重安全测试的场景数据集。每次软件版本都要通过1000万公里的里程测试,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地平线获得了全球首张且唯一的道路车辆安全和人工智能的证书 ——ISO 8800 AI功能安全认证,为产品的安全性提供了权威保障。
在创业10年之际,余凯再次重申了地平线的方向 —— 聚焦于智能汽车和机器人领域。 余凯明确表示,未来3 - 5年,地平线将全力深耕智能驾驶领域,目标是将该业务做大做强,实现至少几十亿美金的市场规模。而机器人业务目前尚处于培育阶段,至少还需5年时间。他认为当下的机器人,无论是扫地机还是人形机器人,距离真正实用还有较大差距,预计5 - 10年机器人业务有望迎来拐点,例如人形机器人能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发挥实际作用,但这一时间并非绝对,主要取决于技术发展。从投入上看,地平线机器人业务投入占1/20。今年机器人业务收入大概占1/100。
余凯2个半小时的演讲以及1个小时的媒体交流会,信息量丰富,总结其精华的十大观点如下。有的观点看似“反共识”,多年以后可再看看。
1. "软硬结合是智能驾驶的唯一出路,L5之前必须坚持"
余凯认为,在L5级自动驾驶实现前,软硬件深度协同是提升效率的核心。智能驾驶是面向单一任务的最复杂计算系统,必须通过芯片与算法的联合优化,才能满足用户对安全、高效的需求。地平线从创业之初便以“芯片 软件”系统级技术为信仰,对标苹果、特斯拉的软硬一体化模式。
2. "99%的人类驾驶行为不值得学习,AI应逼近‘驾驶之神’"
余凯直言人类驾驶数据大多低效甚至危险(如急刹、不优雅的转向),智能驾驶的目标不是模仿人类,而是通过仿真和强化学习超越人类极限。他提出“AI时代的产品逻辑是逼近世界真相”,正如AlphaGo Zero无需人类数据即可超越人类棋手,智能驾驶需通过虚拟世界的“左右互搏”实现质的飞跃。
3. "技术平权陷阱:炫酷技术终成标配,苦活累活才是护城河"
余凯以“鸡兔同笼”为例,指出技术一旦普及便失去差异化优势。VLA、端到端等热门技术虽能短期领先,但终将沦为行业标配。真正的护城河是长期积累的“脏活累活”,如车规级质量流程、海量场景验证、组织文化沉淀。地平线为此投入7万张计算卡,构建超3万场景数据集。
4. "L3=受限但清晰ODD边界的L4 全场景L2’"
余凯觉得当前部分车企炒作L3是自嗨,认为L3的前提是“足够好的全场景L2”。他提出L3本质是“受限但清晰ODD边界的L4能力智驾产品 L2全场景辅助驾驶”,需通过百万辆L2车的真实数据验证安全。行业若急于求成,会陷入“自嗨式创新”。
5. "用户信任公式: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
余凯将用户信任量化为四大因素:分子为安心度(物理与心理安全)、专业度(高效舒适)、亲密度(自然交互),而夸大度(营销与实际体验偏差)是分母。他警告车企“若发生几次恐慌接管,80%用户将永久弃用智驾”,呼吁行业行胜于言。
6. "以高打低、以快打慢:十倍速技术断层期的生存法则"
余凯援引PC和手机产业史,指出智能驾驶基带技术(如算力)正经历十倍速变革,车企必须“以高打低、以快打慢”。地平线通过持续迭代BPU架构,十年算力提升超1000倍,并以“弹夹系统”实现硬件可插拔升级,确保技术代差优势。
7. "智能驾驶是基带,情绪价值在座舱"
余凯将智能驾驶比作手机的基带芯片,强调其功能价值(安全、高效)需标准化,与用户身份无关;而座舱的情绪价值(如豪华感、温馨感)应差异化。他认为“智能驾驶无法定义品牌”,但却是释放座舱情绪价值的基石,正如3G基带催生了移动电商和短视频。
8. "汽车AI芯片终局:20%自研与80%合作"
面对客户小鹏、蔚来等纷纷自研芯片,余凯表示支持。但他认为智驾赛道终局是少数车企自研芯片,多数依赖第三方。他以PC产业为例,垂直整合者多消亡,开放协作成主流。地平线定位“技术赋能者”,支持车企自研,但坚信自身在算力成本、生态协同上的不可替代性。
9. "AI革命可能是人类最后一次科技革命"
余凯认为AI通过“逼近世界真相”可能终结科技革命。他类比爱因斯坦通过思想实验发现相对论,指出AI未来或直接推导物理规律,甚至主导诺贝尔奖级突破。智能驾驶作为AI落地的“第一战场”,将成为这一进程的缩影。
10. "耐得寂寞是英雄主义,成就客户是最高级的利己"
余凯复盘地平线十年,总结两大文化基因:一是“耐得寂寞”,在资本热捧时选择冷门赛道(如芯片),在至暗时刻砍掉非核心业务;二是“成就客户”,通过长期利他实现商业正循环。他直言“科学家创业需从理想回归现实”,地平线从“赋能万物”到“聚焦智驾”的业务变化,正是这一哲学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