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飞利信2024年财报:营收下滑28.96%,净利润亏损收窄至2.07亿

2025年4月28日,飞利信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5亿元,同比下降28.96%;归属净利润为-2.07亿元,较2023年的-2.82亿元有所收窄,同比增长26.44%。扣非净利润为-2.22亿元,同比增长17.82%。尽管净利润亏损有所改善,但公司营收持续下滑,显示出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营收大幅下滑,经营压力凸显

飞利信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5.85亿元,同比下降28.96%,较2023年的8.23亿元进一步缩水。这一下滑趋势自2021年以来持续加剧,2021年公司营收为17.10亿元,2022年降至11.43亿元,2023年进一步降至8.23亿元。营收的持续下滑反映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尤其是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未能有效抓住市场机遇。

毛利润方面,2024年为7252.41万元,同比下降24.65%,较2023年的9625.69万元有所减少。毛利润的下滑与营收下降密切相关,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面临挑战。尽管公司通过技术革新和业务优化试图提升盈利能力,但整体效果并不显著。

净利润亏损收窄,但仍未扭亏

尽管飞利信2024年归属净利润为-2.07亿元,较2023年的-2.82亿元有所收窄,同比增长26.44%,但公司仍未实现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为-2.22亿元,同比增长17.82%,显示出公司在非经常性损益方面的改善。然而,持续的亏损表明公司在核心业务上的盈利能力依然不足。

从滚动环比数据来看,2024年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20.48%,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7.35%,显示出公司在亏损收窄方面的努力。然而,这种改善更多依赖于成本控制和费用削减,而非业务收入的实质性增长。公司需要在未来进一步提升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扭亏为盈。

利智方平台技术突破,应用场景广泛

飞利信旗下的人工智能平台“利智方”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该平台以“智能中枢”为定位,深度融合大模型、知识图谱、多智能体及可信计算等前沿技术,为企业提供从数据到知识、从知识到价值的全链路AI赋能。通过语言图谱双向转化技术,利智方实现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双向转化,知识显性化效率提升80%以上。

利智方通过“灵枢、大衍、归藏、连山”四大模块构建了“一站式AI能力工厂”,覆盖能源转型、政务办公等十大核心场景。例如,在时空数据智能采集分析方面,利智方实现了对海量时空轨迹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精准分类与智能分析,为城市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在社情民意数据智能采集分析方面,利智方通过自动分类打标和语义理解,精准识别热点问题,降低人工处理成本。

尽管利智方在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商业化落地效果仍需进一步提升。公司需要进一步拓展市场,提升平台的商业化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技术优势向盈利能力的转化。

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但营收贡献有限

飞利信以“AI 行业”为核心战略,聚焦音视频与控制、数据软件及服务、物联网与智能化三大业务板块。在音视频与控制板块,公司深耕智能会议、融媒体、教育信息化等领域,提供从硬件设备到系统集成的全栈解决方案。在数据软件及服务板块,公司以数据处理、地理信息、遥感技术、数字孪生为技术基座,提供数据治理、知识工程、智能分析服务。在物联网与智能化板块,公司聚焦RFID、光通讯、无源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提供泛在感知、设备管控与智能诊断服务。

尽管三大业务板块在技术研发和解决方案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对营收的贡献依然有限。2024年公司整体营收大幅下滑,显示出三大业务板块在市场拓展和商业化落地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公司需要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各板块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业务的协同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现金流压力加大,资产结构变化显著

2024年,飞利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45.83万元,较2023年的5094.79万元大幅减少,显示出公司现金流压力加大。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328.68万元,同比减少57.81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78.32万元,较2023年的-2214.85万元有所改善。

资产结构方面,2024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较上年末增加102.44%,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14.09个百分点;在建工程合计较上年末减少80.09%,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10.7个百分点;存货较上年末减少32.77%,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3.36个百分点。资产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公司在资产配置和运营效率方面的调整,但现金流压力的加大仍需引起重视。

总体来看,飞利信在2024年通过技术突破和业务优化,在净利润亏损收窄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营收持续下滑、现金流压力加大等问题依然突出。公司需要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化业务结构,才能真正实现扭亏为盈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