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一线|纳指狂飙7%难消避险情绪,华尔街机构呼吁“逢高抛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在一度坠入熊市后,美股迎来大幅反弹。过去一周,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5.7%,为2023年11月以来最佳单周表现,道指上涨4.95%,纳指上涨7.29%。
其中大部分涨幅都来自4月9日,当天三大指数集体暴涨,纳指涨12.16%,为史上第二大单日涨幅,仅次于2001年1月3日的14.17%。道指涨7.87%,为2020年3月25日以来最大涨幅;标普500指数涨9.52%,为2008年10月29日以来最大涨幅。
尽管美股大幅反弹,但避险情绪难消,眼下华尔街仍担忧这可能是“熊市反弹”,一些机构呼吁“逢高抛售”。
例如,美国银行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表示,更高的债券收益率、更低的股价和疲软的美元正在推动资产抛售,并可能迫使政策制定者出手,在事态好转前,投资者应“逢高抛售风险资产”。
关税不确定性笼罩
对于美股而言,未来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关税政策的演变,这将决定美国经济的走向,进而决定美股是否进入更持久的“周期性熊市”。
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所谓“对等关税”。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发布的文件显示,这些产品被排除在政府对贸易伙伴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之外。豁免的产品适用于4月5日以后进入美国的电子产品,已经支付的“对等关税”可以寻求退款。
对此,4月1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是继美方4月10日暂缓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以来,对相关政策做出的第二次调整。应该说,这是美方修正单边“对等关税”错误做法的一小步。中方对中美经贸关系的立场是一贯的。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中国有句古话,“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敦促美方正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理性声音,在纠错方面迈出一大步,彻底取消“对等关税”的错误做法,回到相互尊重,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的正确道路上来。
关税政策的早期风暴已经造成了一些冲击。4月11日,密歇根大学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50.8,跌至有记录以来第二低。短期和长期通胀预期则飙升至数十年高点,消费者预计未来五到十年物价年增长率将达到4.4%,为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未来一年通胀预期为6.7%,为198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警告称,美国消费者信心已急剧下滑,企业信心指标也出现了疲软。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影响,美国今年的通胀率将升至3.5%至4%,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威廉姆斯还预计美国经济将较去年大幅放缓,增长率可能低于1%,失业率可能会从当前的4.2%升至4.5%至5%。
企业层面,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的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警告称,由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美国可能已经陷入经济衰退或非常接近衰退。消费者可能在关税威胁生效前囤积商品,这可能掩盖了一些潜在的经济疲软。
避险情绪占据主导地位
面对关税政策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市场中的避险情绪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