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我们一直在误解金巧巧,从孔雀公主到“气质有限”,她说谎了吗?

近日,金巧巧发视频回应曾经说不适合演农村人的言论,话题登上热搜榜,并引发大量讨论。

金巧巧曾在采访中说了一句:" 我的演技比较窄,我适合演一些角色,不适合演另外一些。比如你让我演公主没问题,但要演农村人,我真的费劲。"

就这一句话,被一些网友和媒体直接解读为 " 金巧巧歧视农村人 ",话题甚至一度登上热搜。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金巧巧到底说错了什么,还是我们真的一直误解她了?

很多人认识金巧巧,是从《西游记续集》里的孔雀公主开始的。那个穿着白衣,眼神清澈、动作轻柔的仙女,几乎成了不少 90 后心中的 " 初代白月光 "。

后来,她出演的角色也几乎是 " 千金小姐 " 或者 " 贵气角色 ",久而久之,她也被贴上了 " 气质公主 "" 御姐美人 " 的标签。

所以,当她自己说 " 我演农村人演不太好 " 的时候,其实是有前因可循的。金巧巧从小练芭蕾,骨子里的仪态、气质都比较挺拔精致。

她并不是说 " 我不屑演农村人 ",而是坦言 " 演不好 " ——这就像你明明知道自己不擅长跳民族舞,非要你去跳,还要被骂 " 你看不起民族舞 "?这逻辑真的绕不过去。

她还打了个比方:" 我适合跳芭蕾,不适合跳民族舞,这不是我歧视民族舞。" 听起来,确实是实话,而且是实话实说。

金巧巧还专门录了视频澄清:"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是公主,我说的是我的演技比较窄,形象有局限性,我有一些角色能演,有些演不好。没有歧视农村人!"

她甚至还喊话各位导演:" 如果你们有农村题材的戏,也可以找我试试看,我可以挑战一下。"

话说到这份儿上,金巧巧真是又无奈又委屈。

一个演员诚实面对自己的局限,承认自己演不好某些角色,不应该成为舆论批判的理由。更别说这番言论还被 " 抽条断句 ",以 " 金巧巧自称公主,看不起农村人 " 的标题刷了屏——这真不是在批评,而是在找存在感了。

有网友留言:" 你不是说你演不了农村人吗?那你之前那部农村戏是什么?"

结果还真有人扒出,金巧巧早年在电视剧《村里来了大喇叭》《风华正茂》等作品中,饰演过相对接地气的角色,虽然不是典型的 " 农村妇女 ",但至少也不是 " 孔雀公主 "。

她自己也在视频中说:" 电视机前的朋友们,如果你们有农村戏,来找我看看我,我其实是有演农村戏的潜质的女演员喽!" 这句俏皮话也透露出她的幽默和无奈。

所以这就很尴尬了——一边说她 " 演不了农村人 ",一边她已经演过农村戏了。只能说,演员自己都没躲媒体,但媒体却非要给她贴一个 " 高傲 " 的标签,真是把人家包装成了 " 公主人设 "。

这场风波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很典型的 " 断章取义+情绪放大 " 的案例。金巧巧说的是事实,媒体放大的是情绪,网友抓住的是关键词,而真相反倒被挤到墙角了。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谁的话都可能成为热点,但能不能被理解,就看你倒霉不倒霉了。

像金巧巧这样的人物,一年难得上一次热搜,结果一上就被误解为 " 看不起农村人 ",还真是给 " 翻红 " 增添了一丝悲壮。

娱乐圈从来不缺争议,但这场争议之所以值得拿出来讲讲,是因为它暴露了一个尴尬的现实——演员不敢说实话了。

你不夸自己,别人说你不自信;你承认短板,别人说你看不起人。这让人怎么说话才对?

其实,金巧巧早就不是那个 " 光环加身 " 的孔雀公主了。

她结婚、生子、淡出演艺圈,偶尔出来做个访谈,拍个角色,也没有强行营业,更没有抱团炒作。她这次不过是实话实说,却无奈撞上了 " 娱乐圈最不缺的东西 " ——流量误读。

她不完美,她也不是演技天花板,但她起码诚实、坦率,没有那种 " 我是艺术家你们不懂 " 的架子。就冲这份真诚,我们是不是也该给她一点理解?或者至少,别再 " 用公主的标准来审判一个说自己不是公主的演员 "。

娱乐圈容得下高冷、也该容得下真实。金巧巧只是说了句 " 我有局限 ",可我们能不能放她一马,不要无限上纲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