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一日军侵华罪证文物被毁
石刻旁边设置了游览提示牌 目前石刻上有明显人为用利器凿损的痕迹
在京西凤凰山上,有一处侵华日军于1937年留下的摩崖刻石,上书“占领”及年号、部队番号等内容。作为北京地区现存已知唯一的日军记功摩崖刻石,其于2020年纳入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
今年,房山区河北镇人民政府还在刻石旁边设立了提示牌,明确这块刻石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铁证,破坏文物将承担法律责任。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这件侵华日军“炫耀战绩”的罪证文物背后,隐藏着一场被鲜血染红的记忆,时刻提醒着大家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警钟长鸣。
然而近日有多位文保志愿者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反映,因持续遭到人为破坏,“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的损伤正逐年加剧。北青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刻石上的文字被人为凿损,全文已是断断续续、漫漶不清。
·现场·
字面有明显凿痕破坏应该发生在近期
凤凰山是北京西山东麓的一座山峰。近日,北青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凤凰山脚下的房山区半壁店村,从这里出发上山,走的全部都是崎岖狭窄的非铺装山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徒步攀爬,北青报记者终于抵达了海拔约620米的凤凰山次顶峰,“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就在这里。此处视野极佳,向北可远眺门头沟区定都峰,向南可将燕山石化工厂尽收眼底。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确如文保志愿者所说,在一块青灰色岩石上,向北的字面有明显人为用利器凿损的痕迹,导致刻字全文断断续续、大部分字迹模糊不清,剥落的碎石片散落在岩石下方。从岩石上裸露的新茬判断,破坏应发生在近期。
所幸早在2017年11月18日,北青报记者便曾跟随文史学者马志璞走访此地,并用相机记录下刻石受损前的样貌。资料图显示,“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全文15字保存完整,分四列竖排镌刻汉字“七八一佐藤山昭和一二八二九占领”,其中“占领”二字的字号稍大,判断刻字人应具备一定书法水平。
·追访·
日军或逼迫中国工匠带工具上山镌刻
文保专家、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曾以专家身份参与“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的文物认定工作。他认为,此处石刻手法专业,可能是日军逼迫中国工匠带工具上山镌刻。
进一步解读刻字,“七八一佐藤山”疑为部队番号和军队首领姓氏,“昭和”即日本裕仁天皇的年号,“昭和一二八二九占领”即为1937年8月29日占领。
日军为何要在凤凰山上刻字“记功”?刻字究竟是何人所为?目前尚没有明确答案。不过据《北京市房山区地名志》记载,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十九路军追击日军至半壁店村附近,并发生激战,双方死伤惨重。而“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的位置,恰恰就在半壁店村附近的凤凰山上。
旁边设有提示牌明确石刻为罪证文物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20年,“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就已经被认定为文物,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而刻石能够得到保护,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密不可分。
2017年11月20日,马志璞就“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向房山区文委递交《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表》。2018年10月24日,房山区文物保护所组织专家登上凤凰山,对此刻石进行实地调查。2020年1月13日,房山区集中公布了14项普查登记文物,其中包括“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至此刻石的文物身份得到行政确认。
在刻石附近北青报记者还看到,今年3月份,房山区河北镇人民政府在此设置了游览提示牌,明确“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铁证,提示游客保护文物,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请勿触摸、刻画、攀爬刻石本体,避免加速文物风化损毁,破坏文物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不少人来此参观属地准备加装保护罩
走访中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随着文物信息公布,这块位置偏僻的摩崖刻石也逐渐为世人所知,不少网友专程来此参观,以铭记那段历史,缅怀曾经在此浴血奋战的中国将士。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自2022年起便陆续有市民发现此刻石出现人为破坏痕迹,大面积的破坏则发生在今年。
针对侵华日军罪证被损毁一事,北青报记者以游客身份致电房山区半壁店村党支部书记李长伟,对方介绍,“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属半壁店村地界,近期相关部门正准备给刻石加装保护罩,却发现文物让人给涂了。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刻石所处位置偏僻隐蔽,周边没有监控设施,目前很难查证是何人所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擅自拆除不可移动文物,造成文物损坏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承担相关文物修缮和复原费用。
·对话·
刻石受损严重很难恢复原貌
对话人:文保专家刘卫东
北青报:这处刻石是如何成为文物的?
刘卫东:“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原本是日军炫耀武力征服的产物,很可能是日军逼迫中国工匠带工具上山镌刻。随着日军战败、时代变迁,它逐渐演变为我们研究日本侵华历史的实物资料。这件刻石能够成为法定意义上的文物,并非历次文物普查的结果,而是要感谢民间学者马志璞,他不辞辛苦调查这处刻石后,向官方递交了《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表》,之后在房山区文物部门的组织下,我们一起上山踏勘,最终将此刻石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北青报:这处刻石的文物价值在哪里?
刘卫东:在北京地区,有侵华日军修筑的碉堡、飞机堡、兵营等建筑遗存陆续被认定为文物,而全市现存已知的“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仅此一处,是独特的罪证类遗迹,它让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历史遗存更加多元。刻石的文物价值可以从两方面加以阐释,首先刻字记载的内容很可能是侵华日军的部队番号、长官姓名、占领日期,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可以形成互证,进而加深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此外,刻石所处的位置更是重要的历史地标。
北青报:能否确定刻石是被人为破坏?
刘卫东:2018年,我曾跟随房山区文物保护所的工作人员到现场调查此刻石,当时这块刻石历经81年保存完整,用肉眼几乎看不出有风化痕迹。仅仅过去7年,刻石几乎面目全非,刻字上出现明显用硬器砍砸刮削的痕迹,必定是遭到了人为损坏。
北青报:这件刻石还有修复的可能吗?
刘卫东:摩崖刻石和石碑不同,石碑断开还有可能拼接上,而修复摩崖刻石的难度却很大,即便尽最大努力修复,也难以恢复原貌。
北青报:您如何看待此类破坏行为?
刘卫东:由于破坏者身份不明,很难对其动机进行评价。从结果上来看,其损坏了一处日军侵华罪证,还让自身变成了破坏文物者。近十年来,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都在增强,今年又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何还会出现这类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
北青报:针对这类山野文物该如何保护?
刘卫东:该刻石虽为侵华日军遗存,但罪证类遗迹同样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以此刻石为例,其位置远离村民聚居区,且具有一定攀爬难度,不可能派人24小时看护。如果条件允许,可在接近文物的相应位置修建护栏,确保一定的安全距离,让游人能看到文物但身体接触不到文物,同时最好能在文物附近安装监控摄像头。此外,在今后的文物普查中若再发现这类遗迹,文物部门还是要积极开展调查工作,如果经研判存在安全风险,可以考虑暂不公布。
文并摄/本报记者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