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原创 杜特尔特被捕成ICC得意之作,海牙信心十足剑指克里姆林宫,能否复制在普京身上?

在如今的全球政治舞台上,国际刑事法院(ICC)如同一把双刃剑,时而锐利,时而钝化,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了权力斗争的工具。2025年,随着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国际刑事法院逮捕,这个本被认为是“橡皮图章”的组织似乎重新焕发了活力。

杜特尔特的被捕,背后是菲律宾国内权力斗争的深层次博弈。小马科斯政府利用国际刑事法院的通缉令,打击昔日强势的前任总统,这不仅仅是为了捍卫人权,也是一场政治算计。对于国际刑事法院来说,逮捕杜特尔特的确是一次成功的操作,向外界展示了它的执行力和全球影响力。然而,这种成功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呢?

基于成功捕获杜特尔特这一点,美国刑事司法助理教授,专家马克·克斯滕雄心勃勃的对外表示,现在看来,把普京送上法庭也不是不可能的。海牙刑事法院甚至在三月底还举行了一次审议会议,此次会议共达成了三项重要文件:乌克兰与欧洲委员会之间的双边协议、法庭章程以及规范法庭管理程序的协议。文件签署仪式定于 5 月 9 日在基辅举行,但日期也可能会推迟。

其实,俄罗斯早在2016年就已经退出了《罗马规约》,因此普京并不受到ICC的管辖。而相对于菲律宾这个内乱持续的国家,普京的权力基础更为稳固。一方面,掌握着国防、军队与情报部门的他,拥有超高的支持率,攻势如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制裁与抵制愈演愈烈,但普京在内部却几乎没有反对声音,反而增强了他的主权地位。

再看杜特尔特,这位前总统的被捕是一种“非典型性”的抓捕。他的自投罗网并非因为对国际刑事法院的认可,而是出于不得已的绝境选择。在国内政治的激烈博弈中,小马科斯利用ICC的名义来削弱反对派的威望,这也暴露出国际刑事法院在大国力量对比下的无奈。可以说,国际刑事法院成为了马科斯政权巩固的工具,而非真实的正义执行者。

即使ICC想借用杜特尔特案树立威信,普京在法律上的豁免权以及其在国内的权力基础都使得这样的尝试显得极为渺茫。普京在俄罗斯的统治地位不可动摇,任何企图逮捕他的行动,不仅会遭致俄罗斯民众的强烈反弹,还有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国际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