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强调要“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明确了具体路径和措施,为聚天下英才共绘乡村振兴蓝图,通过人才振兴引领产业、组织等振兴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任贤人。村党支部书记既是基层的领导者,也是基层建设的执行者,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的关键组织者。找好“领头雁”,是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最关键因素。要大力支持和鼓励乡贤和俊杰参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委干部,为乡村宣传党的先进理念和政策,带领党员和村民寻求发展致富之路,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鲁家村为例,其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常年经商,办过企业,2011年,他回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村里搞建设缺资金,他随身带着乡村规划图招商引资,被人戏称“PPT”书记;他结合企业经营思维,创新创建一整套经营乡村的“鲁家模式”,打造出4A级旅游大景区轮廓,实现了农村、农业、农民的共赢共享。短短几年,在朱仁斌的带领下,鲁家村用实干拼出“四无村庄”(没有名人故居、没有古村落、没有风景名胜、没有主要产业)的乡村振兴“样板路”,把落后村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基地。
用能人。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协同合作,要集聚乡村振兴一线各类紧缺人才,全方位构建乡村人才体系。结合永州实际情况和近年来的做法,我认为,一要引入农、林、牧、渔等专业的专家,因地制宜指导乡村产业建设;二要引入优秀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驻村干部等,丰富乡村人才结构;三要引入网络达人,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加强乡村的宣传,提升乡村的关注度,打造网红乡村;四要“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便利,吸引更多的天下永商返乡创业。
育匠人。2022年11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和完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挖掘培养、发展、壮大一批乡村工匠,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人才支撑。乡村工匠是从事传统工艺和手工业的技能型人才,能够扎根农村,传承传统技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就业,而培育乡村工匠,有利于在弘扬传统优质文化的基础上,发掘当地特色产业,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文化繁荣的双赢。
引“闲”人。乡村有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有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根”,承载着儿时的记忆和老年回归的“魂”,是游子魂牵梦萦的归乡地,是城里人身心向往的栖居地。我们要吸引城里人返乡养老,要吸引城里人回乡度假,要吸引城里人下乡创业。
养“新”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养计划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加强对青年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指导,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鼓励和引导青年人返乡发展和就业创业,培养造就一批“爱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新”型“三农”工作队伍,扎根农村、深耕农业、植根农民,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传递“新”价值,贡献“新”力量。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强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保障,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在这项繁杂的系统工程中,人始终是最积极、最活跃、最核心的要素,人才是最大的生产力。因此,我们须以开放包容的制度、胸怀天下的格局,广纳贤才、广育英才,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中开新局、创新功、建伟业。(蒋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