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专家”的果园梦
把心思种在大地上,大地会长出我们的心思。
大地不辜负任何一粒种子。
三月的重庆市万州区高梁镇天鹅村龙头石玫瑰香橙园,是果园一年中最饱满的季节,树上是鲜红的香橙,树下是开心采果的游人,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果香。
果园大门口见不到人,只有一块玫瑰香橙一样色彩的宣传牌,上面写着:“我是果园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们不在大门相见,我们在果园等您。”
牌子下是电话号码,一串绿色的数字。
见到刘健,她正在指导各地来的游客采摘果子。大家挎着竹篮,竹篮中是鲜红的香橙,脸上是开心的笑容……
天鹅村是刘健的家乡,一个高高在上的村庄名字。村庄的位置也高高在上,是苎溪河畔高梁段最高的村庄。村庄的名字很高贵,村庄却不是一个高贵的村庄,山高水不高,因为缺水,村庄不敢开垦出太多的水田,吃上一顿饱饱的大米饭是当年天鹅村人最奢侈的事情。村庄只好种些玉米、高粱、大豆、洋芋、红苕,每年的收成都是悬着的,全看老天爷的脸色。
村庄稍微年轻一点的都不再把心思放在种地上,把心思放在打工路上,逃离村庄,期望过上一种不同于祖辈们的生活。村庄本来就不多的田地不再长出庄稼,没过几年就长满了茅草、荆棘、野花,格外让人心疼。
刘健的父亲在高梁镇广播站工作,没有时间教会刘健种庄稼,却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了很多果树。刘健说她在村庄的18年中,嘴里一直甜着,心里也一直甜着。看着村庄那一大片一大片不断蔓延的荒地,刘健最大的心思就是在这些荒地上种满果树,她认为果树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村庄留下来的老人们都可以干这个事情,让她和乡亲们有吃不完的香甜果子。
1992年6月,刘健高中毕业,她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农业专科学校果树专业,她牵挂着村里那些长满杂草的荒坡。人算不如高考分数算,最后录取她的是四川省财政学校财会专业。
中专毕业后刘健分配到粮食局干了8年财务工作。2002年北京汇源果业在万州建设三峡汇源果业公司,面向社会招聘人员。刘健没有任何犹豫就报名参加应聘,她看中那个“果”字,她清楚地知道三峡果业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她的梦中始终有一大片生机盎然的果园。
刘健在三峡汇源果业公司从普通的文员到人事部经理再到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哪里有果园,她就到哪里,在监督果园按照公司要求收购鲜果的过程中,刘健学到了很多栽种果树、嫁接、施肥、除虫,提高鲜果产量、保鲜、扩大市场等经验,从一个在会计凭证上算账的会计成为一个在地上守望果树向上生长的大家口中尊称的“健专家”,脑海中那些关于账本的数字变成了一枚枚亲切的鲜果。
山下的公路修到了山上的天鹅村,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长草的田地越来越多,给梦中建一片果园,给家乡建一片果园。刘健把自己的想法同父亲商量,父亲知道自己的女儿是一个有主意的人,当年从粮食部门到民营企业,他劝不住,如今从民营企业的高管高薪到自主创业,他相信自己依然劝不住,只是叮嘱女儿要想清楚,这一步迈出去就没有回头的路。
2013年3月,刘健向汇源果业提出辞呈。公司老总说你给我们三个月时间,他们舍不得这个拼命干事的女强人,总期望她在闯荡市场失败后会回心转意回到公司。
刘健回到天鹅村,流转了龙头石山崖边200亩坡地,那是她最揪心的一片荒坡,心中第一粒果园梦的种子就是在龙头石这片荒坡上种下的。
推土机、挖掘机开进龙头石,按照刘健心中构想的果园图给土地“整容”,修通果园道路,开挖灌溉的水塘。
施工队开进龙头石,在山顶上修建起古色古香的“农家乐”,在山崖边建起观光台。在刘健的果园梦中,这里不只是她一个人的果园,还要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果园。
乡亲们找到了龙头石,在“整容”后的土地上种下玫瑰香橙,种下香樟树、桂花树、紫薇树等园林树,也顺便种下了桃树、李子树,甚至在玫瑰香橙没有挂果的时段还种了一段时间毛豆、玉米和蔬菜。会计出身的刘健在账本上会算账,在大地上同样会算账。她清楚地知道在等待果园挂果的日子,卖园林树苗会带来收入,玫瑰香橙没有到开花的年份,桃花、李花会开在自己的季节,让春天来的客人看见鲜花,让夏天来的客人摘到嫁接后很快就可以结果的桃子、李子。在等待果子收获的季节和年份,刘健带着乡亲们把毛豆、玉米、蔬菜和水塘里的鱼送到城里的餐馆,度过等待挂果的几年。
梦想的过程是幸福的,也是艰辛的,刘健没有更多去想梦想的结果。父亲看着女儿辛苦的样子,劝她别干了,说自己还有退休金养活她。在国企工作的丈夫更是心疼自己的妻子,坚决不准妻子再干下去,说会把人拖垮的。面对父母和丈夫,刘健心里直想哭。她告诉父母和丈夫,说自己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停不下来啦!
停不下来!这是和刘健的对话中,她最爱说的一句话。
停下来,跟着她干的大叔大婶们将失去家门口的工作,又回到望天无事干的日子。
停下来,这片果园将再度回到荒芜的岁月。
梦想种在脑海里,那是一种力量。
梦想种在大地上,那一定会有收成。
在大家的预期中,果园建成啦,农家乐建成啦。刘健给自己的果园取名为“龙头石观光农业园”,她热爱龙头石这个地名,她热爱山崖上那高昂的龙头石。
城郊交通便利的优势,山上美丽的天鹅村,高昂的龙头石,大家到果园为的是体验采摘的乐趣,为的是体验乡村的慢时光。刘健说她的果园不是为“卖果”,是为“卖果园”,她坚信每个人心中都和她一样有一片美丽的果园。
最初,三峡各地果园不多,农家乐建得也不多,果园和农家乐带来了预期的收成。随着各地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果园和农家乐,很快就没有了当初的收成。丈夫和朋友们劝她见好就收,把果园转租出去。刘健说什么也不答应,说转出去了,跟着自己干了多年的叔叔婶婶怎么办,自己建果园是为了自己从小的果园梦,不是为发财梦。看着乡亲们每个月从财务那里领取工资,看着果园各种各样的果树开满鲜花,这是梦想开出的花,这是她一生中算得最明白的账。
刘健果园里的每个员工没有固定的岗位。拿起菜刀,他们就是厨师。扛起锄头,他们就是园丁。她和果园的每个员工都备有两双鞋,一双皮鞋,一双水靴。每天早上起来,她会和果园的总管安排哪一个种菜,哪一个喂鱼,哪一个修枝,哪一个施肥,哪一个除草,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生产队长”。只是扛水枪给果树浇水的活一直是她和总管的事情。他们两个是果园里最年轻的,这种体力活只能他们两个干,那些上了年纪的叔叔和婶婶就在后面递管子。果园建在山上,给果树浇水是经常的活,也是最累的活。
镇上和村里特别信任刘健,很想把更多的土地流转给她经营,刘健始终没有答应。她不想在三峡中建最大的果园,她想建最有心思的果园,定小目标小计划才会实现自己的大目标大梦想。因为这些小目标会给人生最有价值最为准确的反馈,梦想不在乎多么宏大,多么高远,梦想在于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只有走得踏实,才会永远停不下来。
今天来果园采摘果子的是城里三个单位组织的团建活动。柴火灶上炖着柴火鸡的时候,大家提着装满鲜红玫瑰香橙的竹篮在果园门口的“乡村小舞台”上开展团建活动,这也是刘健的创意,她建设这个被自己命名为“乡村小舞台”的场地,背景是漫坡的果园,前面是山下美丽的苎溪河。大家采摘果子之后集合到这里,唱歌、跳舞,分享采果的快乐,舞台前面的十几棵黄葛树枝繁叶茂,像撑起了巨大的绿伞。刘健说十多年前,它们还只是刚栽下的树苗,如今长得比她建的农家乐接待中心还要高大。
大家邀请刘健这个园主一起合影,纷纷加上微信,一再嘱咐刘健,桃子、李子熟的时候别忘了发朋友圈啊!
回望果园,龙头石山上,桃花、李花含苞待放。
(劳动时报 文猛)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