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大刀”后,美国人狂囤货,“中国制造”成“香饽饽”
特朗普“关税大刀”后,美国人狂囤货,“中国制造”成“香饽饽”
娇妹说娱
疯狂囤货潮席卷全美!超市货架一夜清空,中国制造成了“硬通货”——谁能想到,一场关税风暴竟让普通百姓的购物车变成了“战略物资储备库”?
“货架比钱包还空!”纽约市民诺埃尔·佩格罗在社交媒体晒出三台海信电视的购买凭证时自嘲道。为了抢在关税生效前囤货,这位50岁的建筑工人连续跑了五家电器城,甚至哀求店员“给我留最后一台”,最终豪掷3500美元将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零件塞满后备箱。像他这样的“末日消费者”正在全美涌现:马里兰州的家庭主妇囤积了够用两年的洗衣液,德州大学生用助学贷款抢购打折手机,连亿万富翁马克·库班都在社交媒体疾呼“从牙膏到肥皂,能塞进储物间的都赶紧买”。
这场疯狂购物潮的导火索,是4月5日生效的“最低基准关税”新政。根据规定,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基础关税,部分商品更高税率的“对等关税”将于4月9日落地,而汽车行业早在4月3日就遭遇25%关税重击。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数据显示,皮革制品、服装和农作物价格涨幅将超10%,每个美国家庭年购买力预计缩水3800美元。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制造日用品成为首要目标:洛杉矶某超市的中国产卷纸半小时售罄,佛罗里达州电器商场的海信电视库存三天见底,甚至有黄牛在eBay上加价倒卖小米扫地机器人。
经济学家警告这场“关税购物狂欢”暗藏危机。摩根大通测算,新关税将使美国人多缴6600亿美元税款,家庭平均负债已达6600美元的消费者正用信用卡透支未来。更严峻的是,25%汽车关税让本土车企雪上加霜——福特被迫囤积零部件,通用每年或承担130亿美元关税成本,分析师预测美国汽车销量将暴跌300万辆。
“现在省的钱,将来都得吐出来。”巴布森学院教授乔希·斯蒂尔瓦根指出,当前抢购只能延缓涨价冲击,随着库存消耗,电子产品、家电等商品价格将在未来几周飙升。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预言更令人不安:关税可能导致通胀飙升与经济增长停滞的双重噩梦,摩根大通已将美国GDP增长预期从1.3%下调至-0.3%。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消费狂潮,正在改写美国零售业生态。亚马逊上“关税囤货指南”搜索量暴涨300%,Costco推出“抗通胀套餐”被抢购一空,连殡葬公司都接到咨询“能否提前购买骨灰盒”。当中国制造的电视机成为比美元更保值的“避险资产”,这场现实版“饥饿游戏”的终局,或许正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电子屏上血红的数字——三大股指单日蒸发3万亿美元,给所有参与者敲响了经济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