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他复活了一场“土与火的千年对话”
潮新闻客户端 焉鼎
邵文礼《富贵吉祥》
——乳浊釉技术的诗性生发。乳浊釉技术,是通过在釉料中添加特定成分或调整烧制工艺,使釉层呈现不透明或半透明的乳浊效果。这种技术是一种陶瓷工艺,也是婺州窑的一大经典工艺。广泛应用于陶瓷制品中,以遮盖坯体颜色、提升装饰美感或实现特殊质感。乳浊釉技术融合了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其核心在于通过成分与工艺的精准调控,实现釉面质感与功能的平衡。当代随着新材料和烧制技术的进步,乳浊釉在美学与实用性上持续创新。 邵文礼敏锐地抓住这一时代性机缘,形成传统技艺在当代语境下的魔化效果,技艺随时代同进,其釉色以月白、天青为主旋律,偶尔点缀以天蓝,釉面浑厚而温润,一如古玉里平添精灵神韵。他的《威震四方》(国家级2021年薪传奖传统工艺(陶瓷工艺)大展作品入围作品),釉色沉如夜枭,饕餮张口的獠牙间透着威猛。用手指轻叩罐身,竟有金石声,恍如古战场鸣镝,震撼人心。
邵文礼《青龙印象》。
邵文礼不仅致力于非遗传承,更积极投身于教育推广事业。他创办了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并设立教学基地,致力于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迄今为止,已培训出1000余名优秀学员,三十二位徒弟。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徒弟和学生。现在他的14位弟子获得了市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婺州窑,参与到学习发扬光大婺州窑技艺队伍中来。他还与多所高校携手,如与浙江大学等顶尖机构深度合作,共同恢复古法技艺,推动婺州窑的学术研究迈向新的高度,使婺州窑的璀璨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婺州窑韵》是邵文礼与人编著的,于2010年10月在“婺州窑文化与养生研讨会暨《婺州窑韵》首发式”上正式推出。这部专著系统梳理了婺州窑的历史文化、工艺特色及保护传承,具相当的学术性价值,此著在金华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进一步彰显了邵文礼在婺州窑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
他整合古窑址资源和现代文创产业,共同打造出一个集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展示于一体的陶瓷文化中心,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推动“微改精提”和业态创新,结合数字化平台提升品牌传播力,不仅为婺州窑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建设了婺州窑博物馆、体验馆和研学基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非遗 ”路径探索共同富裕的新可能。
近年来,邵文礼的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展中屡获殊荣。他的作品如《青釉水波纹碗》的清新雅致、《天福香炉》的庄重沉稳等,都赢得了业界的高度赞许。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各类展览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婺州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致力非遗教育推广,慷慨捐赠作品于学校(如东皋中学非遗馆),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让青少年在近距离接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邵文礼的婺州窑,秉承着“古法为基、创新为魂、人文为本”的理念,将现代意识、传统气息与民间味道巧妙融合,通过釉色、技法、器型、纹饰的多维创新,赋予千年婺州窑新的生命力,日益精进。他不仅复原了失传的古老技艺,更通过设计创新与教育推广的双重努力,延续着“泥活千年"的神话,他复活了一场“土与火的千年对话”,让这千年窑火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文化桥梁与纽带。
作者简介:焉鼎,武义县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