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幅超黄金,椰子、羽衣甘蓝都涨价,饮品店夏天卖什么?
今年,饮品原物料 " 涨声 " 不断。
先是咖啡豆,涨幅超黄金;接着果蔬饮品爆发,羽衣甘蓝价格飙升;近期,夏季热门爆款椰子也迎来大幅度涨价。
好用、热门的原物料都在涨价,这个夏季到底该怎么卖奶茶?
01涨幅超黄金!羽衣甘蓝、椰子、咖啡价格疯涨
果蔬汁热度下,风头正盛的羽衣甘蓝,涨价了。
4 月份,一条 " 又贵又难吃的羽衣甘蓝被疯抢 " 的消息冲上微博热一,据媒体报道,羽衣甘蓝的售价从每斤 8 毛飙升至每斤 3.5 元,零售价几乎翻倍,涨价 337.5%。

对茶饮品牌影响不算小:有研发向我透露,由于前期铺垫果蔬汁时,品牌都会关注羽衣甘蓝,导致该蔬菜从去年底开始就 " 供不应求 "。
" 去年密集上架羽衣甘蓝的时候,价格甚至炒到了每公斤 27 元左右。"有研发向我透露。
" 之前国内极少人会关注羽衣甘蓝,种植产区本就不大,更别提供这么多茶饮品牌上架。" 有业内人士分析,从羽衣甘蓝开始的果蔬汁热度是品牌 " 始料未及 " 的,这也是不少品牌推出羽衣甘蓝饮品没多久就售罄的原因之一。

来到 2025 年,品牌开始探索更多超级食材,羽衣甘蓝的价格有所回落,处于 " 还算正常 " 的涨幅中。但据介绍,现阶段并不是羽衣甘蓝最贵的时候," 预判到 5、6 月羽衣甘蓝价格会更高。"
不止羽衣甘蓝,今年饮品相关多种原料迎来普遍涨价。
从去年开始,受巴西等全球主产区减产影响,国际咖啡期货价格持续飙升。2 月 11 日,美国纽约洲际交易所(ICE)的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突破每磅 430 美分,创下 47 年来新高,近一年涨幅高达 118.57%。
还有椰子:受极端天气影响,东南亚主要椰子产区普遍减产,国内市场对椰子的旺盛需求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涨幅近 3 倍。

除此之外,柠檬、茉莉花、山茶花等茶饮必备物料,都迎来不同程度涨价。
物料集中涨价,幅度一个比一个高,对门店来说,情况具体怎么样?
02应对涨价,应用、供应链都在找思路
1、羽衣甘蓝:保证品质,探索新方法
" 羽衣甘蓝的价格浮动还算正常。" 酸奶罐罐联合创始人黄启成表示," 但整体品质比之前差了许多,品牌内部在寻找更好的办法来替代新鲜羽衣甘蓝。"
也有研发表示,依托品牌供应链,他们今年已经开始自行种植羽衣甘蓝。供应链端,一些专做果蔬复合汁的工厂也在建立。

" 对于中小型品牌来说,会考虑找工厂定制羽衣甘蓝复合果汁,或者测试羽衣甘蓝冻干粉。" 黄启成告诉我。
2、椰子:调整产品结构,做新开发
" 椰子水等椰子原料,尤其是香水椰,涨价比较明显。" 黄启成告诉我。
不过,多位主做椰子品类的品牌都表示,虽然椰子原料涨价,但对产品价格影响并不大。

比如 7 分甜、椰小小、鲜芒多等品牌都表示,虽然采购成本上涨,但进货价并没有上涨,一方面在于品牌提前锁量,另一方面源于供应商消化了涨幅成本。
除此之外,随着今年 " 区域化饮品 " 受关注,不少品牌都打算深挖特色原料做创意开发,调整产品结构,降低对椰子原料的依赖性。
3、咖啡豆:小品牌涨价、大连锁 " 拼家底 "
咖啡豆涨价,对连锁品牌来说或许还能 " 拼家底 ",但对独立咖啡店来说,实在不友好。
就在今天,一位独立咖啡店老板表示 " 因原物料涨价,咖啡部分价格变动。"

除此之外,一些主做茶饮的品牌也在打消使用咖啡豆现磨现萃的念头,而是使用品质较好的冻干咖啡粉代替。
" 想过设置咖啡饮品线,但成本优势没瑞幸大,冻干咖啡又吸引不了消费者关注。" 一位茶饮连锁品牌研发向我吐槽。
对于连锁咖啡品牌来说,现阶段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大都是通过 " 降低萃取克重(咖啡粉)、调整出品杯量、更改拼配配方 " 三种方式应对成本上涨,或单杯涨价 1~2 元来解决。
03保证品质,品牌这波主动跟涨
整理多位研发观点发现,这次的原物料涨价,对品牌端的影响似乎并不被动,或许会带来饮品品质及价格变化,但 " 没那么糟 "。
1、品牌主动 " 跟涨 "
正面迎上,调整产品售卖价格,维持好的产品品质和利润空间,一些品牌已经在这样进行。
比如瑞幸的 "9.9 元咖啡 " 活动力度减弱,还设置了加 3 元升级杯量的选项;蜜雪冰城在广州、深圳、北京等部分区域门店涨价了 1 元;1 点点从去年 5 月开始,将部分小料、饮品价格上调了 1~3 元等等。

" 从各品牌前端的定价能感受到,大家都在大胆试探、小心验证,看今年消费者是否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去购买一杯更好的产品。" 如人饮水集团产品总监李日标告诉我。
2、调整产品策略
除了涨价,品牌也通过产品策略调整,保持利润空间。
益禾堂研发总监侯元媛表示,通过元素的调整,可以将饮品体系简单分为 3 个纬度:" 健康纬度、解渴纬度、还有消费者需求纬度。"她告诉我,通过对饮品做明确区分,从而调整原物料的添加应用,在消费者需求和产品售卖之间找到平衡。
小结
采访下来,无论是配方调整、原物料替换、控制产品之外的门店成本还是产品涨价,单杯饮品毛利降低,几乎是确认的事实。
但品牌在回归理性,关注产品的价值,做好产品出品,不强卷原料、不卷低价格,是今年的普遍态度。
本文观点来自:
黄启成 酸奶罐罐联合创始人
侯元媛 益禾堂研发总监
李日标 如人饮水集团产品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