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特朗普关税转向背后:经济现实的“无形之手”

特朗普关税转向背后:经济现实的“无形之手”

当地时间4月17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特朗普一改往日强硬姿态,公开表示“不想继续提高对华关税”,理由直指可能引发的贸易停滞。这一表态背后,折射出美国经济在关税政策下的深层困境。

关税大棒已显疲态特朗普的“关税牌”曾被视为对华施压的利器,但现实却让其陷入两难。一方面,美国企业对中国工业投入品的依赖程度远超想象——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工业投入品的依赖是中国对美零部件依赖的三倍。关税提升直接推高生产成本,纽约联储银行行长约翰·威廉姆斯直言,受此影响,美国经济增速今年或降至1%以下,通胀率将攀升至3.5%至4%,失业率更可能突破5%。另一方面,金融市场早已亮起红灯:上周美国国债遭投资者抛售,直接导致特朗普在“对等关税”问题上退缩。债券市场的“用脚投票”表明,其关税政策已触及经济承受极限。

中国韧性击碎幻想特朗普的“关税威慑论”更因中国经济的韧性而失效。中国早已通过五年出口管制证明,即便脱离美国技术,仍能维持供应链稳定。与此同时,内需市场的潜力正在释放:若政策得当,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拉动内需弥补对美出口损失。反观美国,企业投资因成本上升而受挫,供应链断裂风险加剧,经济停滞与高通胀并存的“滞胀”阴云渐浓。

权力博弈终需回归理性特朗普的关税转向,本质上是权力博弈与经济现实的碰撞。他试图通过关税摆脱全球经济秩序的束缚,却忽视了美国经济对全球供应链的深度嵌入。当关税成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刃剑时,任何政治操弄都需让位于经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