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最近11个季度消费增速高于供给,价格缩减系数为何持续为负?

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最近11个季度消费的增速均高于供给的增速,价格缩减系数为何持续为负?

最近两年,全世界都在讨论我们需求不足、供给过剩,需要通过出口退税来补贴企业出口,消化过剩的工业产能。很多的国际机构和知名的研究机构,都纷纷给我们出谋划策,建议我们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完善社保制度,提高个人收入来提高家庭购买能力,通过提高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超前投资向消费的转型。

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会议,也定调我们存在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要求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在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中,一般而言,第一和第二产业是商品生产者和供给者,居民的消费需求则体现在第三产业中,因为居民实现消费的企业,均为第三产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大产业的增加值增速,却显示出了最近几年供给不足、需求强劲的特点。这与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完全相反。

从骑牛研究所根据国家统计局三个产业的增加值名义增速绘制的中国供求曲线图来看,2011年以来,除2011年前三个季度、2021年一季度至2022年二季度这9个季度消费的增速低于供给外,其他48个季度,消费的增速都超过了供给(供给增速按第一产业占比10%、第二产业占比90%加权计算)。

特别是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供给的平均增速为2.5%,消费的平均增速达到6.1%,比供给增速高3.6个百分点。

理论上,消费增速高于供给增速,意味着需求旺盛,供给不足,价格将上涨。只有消费增速低于供给时,需求低迷,供给过剩,价格才会下降。但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消费增速持续高于供给的增速,消费与供给的平均增速差达到3.6个百分点。这个数据显示为显著的需求旺盛、供给过剩了,但GDP价格缩减系数自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持续为负,平均为负0.8%。这就明显有违经济规律了。

其中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价格缩减系数,自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持续为负,平均为负2.2%。第一产业增加值价格缩减系数自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增加值价格缩减系数仅2024年第三季度为正,其他季度均为负。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价格缩减系数,平均为0。

这意味着,要么GDP中的供给和需求的增速有问题,要么价格指数统计有问题。

【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