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春花古建两相宜·百年紫藤垂“清晏”,一河好“运”颂安澜
【编者按】春花烂漫,处处游人涌动。遍布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遗产的江苏大地上,春花+古建成为出片顶流。花园城市久久为功的建设与管理,建筑遗产步履不停的修缮与利用,共同造就了这般胜景。让我们跟随春花的指引,一路赏读城市与建筑。同步关注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日报视频号欣赏大美影像,参与新华日报微博话题互动#pick春日花花与古建最美组合#,为飞檐翘角与繁花相映之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call!
“紫藤花绕苍松树,嫩蕊垂垂丽几多。”四月中旬,淮安市清晏园内的“百年紫藤”便缀满新蕊,淡紫色花穗如瀑垂落。种植于清道光年间、有着约200年树龄的这株紫藤,在这个春日又一次焕发生机,一阵阵清甜的香气扑面而来,将这座清代古典园林装扮得格外鲜亮。
清晏园湛亭。 邓宇轩 摄
景区讲解员李芳介绍,园中之景兼具南北特色,素有“江淮第一园”之称。园中既有“瘦、透、露、皱”的湖石假山,亦有浑厚古朴的黄石假山。蔷薇园前,宋代时期的南方石狮体态温婉、秀丽柔和;河帅府旁,清雍正年间的北方石狮体态壮硕、肚大腰圆。历朝历代的园林主人在这里留下不同的审美意趣,造就了如今南北汇集的别样景观。
荷芳书院。 邓宇轩 摄
“为做到修旧如旧,我们在古建修复材料上下了功夫。诸如青砖、小瓦、勾头等材料,都是我们精心收集来的。”清晏园副主任韩玉喜介绍,修缮工艺中的主要难题是屋面瓦片防脱落、结构防腐及屋面防水。“古建筑的瓦片易脱落是共性问题,因为要防止屋面漏水,就要加速排水、加大屋面仰度,加大仰度之后,瓦片则易脱落。我们维修过程中采用了止脱法,给瓦片加固止退钉,并定期清理屋面的落叶和杂草。在屋顶防水方面,我们采用古工艺‘青灰背’,并加盖特殊防水材料。”韩玉喜说。
如今的清晏园早已对民众免费开放。除紫藤外,园内四时景观各有风趣,四季花卉移步换景。春日繁花似锦,夏日乘凉听雨,秋日桂香枫红,冬日红墙白雪。阳春三月,清晏园的玉兰和梅花曾在社交平台火“出圈”,如今紫藤、牡丹盛开,亦引众人前来,闲坐亭下、抚琴品茶。
清晏园内盛放的牡丹。 邓宇轩 摄
地处老城区,清晏园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好去处。步行园内,虫鸣鸟叫、鱼跃荷池,周围的居民学生、远道而来的游客,都在此驻足。午后光影柔和,曾被乾隆皇帝两次驻跸的荷芳书院门前,一对身着西式礼服的新人正在拍婚纱照。古今遥望,东西交融。紫藤花架旁,退休老人徐传清正对着琴谱练习月琴,琴声悠扬婉转;不远处,一支长笛与之和鸣……
一树古藤,目睹一代代人花下抚琴,记录清晏园百年变迁,也见证了京杭大运河浩浩汤汤的兴衰史。
监制:杭春燕
策划:王晓映
本期统筹:杜雪艳
采写:易梦涵
摄像:邓宇轩
视频文案:吴盈青
剪辑:邓宇轩
配音:董双
美编:郑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