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住房城建管理局: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绘就城市新颜
近年来,东营市住房城建管理局牢固树立“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的理念,聚焦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僵尸车”乱停乱放、建筑垃圾乱堆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疏堵结合、源头防范、系统治理、依法行政,持续破解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提档升级。
对非法建筑垃圾倾倒点进行清理
因地制宜、潮汐管理,破解流动商贩占道经营难题
为解决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的民生热点问题,城管部门兼顾“市容管控”与“民生需求”的价值平衡,创造性实施“时空折叠”的空间治理策略,破解流动商贩治理困局。一是打造空间活化工程。出台《城市便民摊点群设置管理导则》,在深入调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图谱,充分释放城市“边角料”空间价值。先后在安居工程、鲁班公寓、金水市场以及胶州路、运河路、苏州路等流动商贩经常聚集的重点路段和区域,选择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便民不扰民的位置,设置便民市场、早夜市、疏导点122处,定时定点经营的“潮汐”摊点群140处。二是构建时序控制系统。制定临时便民摊点群管理规定,实行划线定点管理、设置专门标识牌、明确管控时间,并对摊主进行资格审查和备案登记,确保摊主具备合法经营资格。三是明确经营管理机制。紧盯提前出摊、延迟收摊和越线经营等违规经营问题,建立商贩积分管理和准入退出机制,对存在轻微违法行为能及时纠正,且未造成危害的,按规定不予处罚;对于个别屡纠不改的依法予以处罚并责令退出潮汐摊点。通过“潮汐”摊点群的设置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城区街巷市容秩序大幅改善,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同时,还提升了城市烟火气,形成“烟火气”与“文明风”共融的城市新景观。
全面排查、分类施策,破解“僵尸车”治理难题
针对“僵尸车”治理法规政策不明确、部门职责不清晰等问题,城管部门主动担当作为,将废弃车辆治理纳入城市日常治理,通过多角度宣传、全覆盖排查、分类推进整改和常态化调度等措施,多渠道开展“僵尸车”治理行动。一是全面排查摸底,建立信息台账。对全市范围内的废弃汽车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一车一档”信息台账,记录车辆信息、停放位置、车主联系方式等,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废弃汽车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和管理,确保数据准确、实时。二是分类处置,科学治理。对于可回收车辆,联系专业拆解企业进行回收利用,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对长期无人认领的废弃汽车,进行公告公示,公示期满后由相关部门依法统一处理;鼓励车主主动处理废弃车辆,对积极配合的车主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或补贴。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废弃汽车的危害和正规报废流程,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车主自觉履行废弃汽车报废义务,共同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2024年累计排查清理废弃汽车457辆。
源头防范、系统治理,引导建筑垃圾规范处置
为全面提升建筑垃圾治理水平,有效防止环境污染,东营市以问题整改为契机建立建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推动建筑垃圾治理提质增效。一是摸清产生底数,落实建筑垃圾核准备案制度。全面排查在建工程项目情况,对施工单位未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并报备的,依法进行查处;对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内容不齐全、数据不真实的立即整改重新报备。二是打破信息壁垒,落实建筑垃圾有关事项办理“双告知”制度。行政审批部门定时向建筑垃圾主管部门推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办理情况,督促有关单位及时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和处理方案备案。三是开展常态化巡查,加大建筑垃圾乱倾乱倒查处力度。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问题为重点,每周对各县区开展巡查,今年以来累计发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倾乱倒点位57处,督促相关县区、市属开发区及时清理、整治。(大众新闻记者 马瑞琳 通讯员 王向晖)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