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医院精益绩效及运营管理能力提升系列交流会(第二期)成功举办
来源:环球网
2025年4月26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与东部战区总医院联合主办的“军地医院精益绩效及运营管理能力提升系列交流会(第二期)”在南京市隆重召开。
会议伊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宁与东部战区总医院院长何子安分别致辞,对所有参与交流会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出,此次会议为军地医院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期待通过分享实践经验。开幕式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郭圣明主持。
主旨演讲上半场
政策解读与专科管理实践
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经办管理室主任屈海龙深度解读了DRG/DIP 2.0政策的核心要点。他指出,DRG2.0通过优化分组规则,强化数据治理与区域总额预算,提升了分组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DIP2.0则聚焦病种库动态调整,新增“主要诊断 主要操作 相关操作”成组规则,覆盖更多复杂病例。他强调,政策实施需关注医疗机构系数调整、点值测算及智能监管,确保医保基金高效使用,同时建议医院加强病案质量控制与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改革要求。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顾玉明针对DRG/DIP支付改革,提出专科病种精细化管理策略。通过构建"战略-优势-基础"三级病组分类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并建立病案首页质控闭环,确保精准入组。实践层面推行绩效导向机制,动态分析病组成本结构,严控药耗占比,提升CMI值实现提质增效。同时倡导多学科协作模式,重点培育高附加值病种,以平衡医疗质量与成本管控。该模式使医院在支付改革中实现运营效率与诊疗水平的双重突破。
主旨演讲下半场
医院管理实践与政策落地探索
江苏省人民医院医保处处长丁海霞分享了南京DRG改革实践:建立“病案三重把关”机制,结合梳理53条质控规则、覆盖25 DRG 病组的智能审核系统,提升病案质量与入组准确性;南京政策向急难危重症、高新技术倾斜,设相关机制鼓励创新;强调信息化赋能,推进电子病历智能质控与数据监管,实现DRG管理向数据驱动转型。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政策研究部主任陈珉惺从政策视角解析了国谈创新药落地路径。指出,尽管国谈药通过“双通道”“单独支付”等政策提升了可及性,但仍面临进院难、科室考核压力大等挑战。建议医院优化药品目录管理,建外配处方流转平台,加强与零售药店协同,利用“沪惠保”等拓展支付渠道,还强调公立医院应以国谈药落地为契机,推动药事管理精细化,实现医保基金与患者获益双赢。
主旨演讲环节由南京鼓楼医院党委书记夏海鸣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丁益强副院长共同主持。
讨论环节一
公立医院运营现状与挑战
在南部战区总医院夏挺副院长的主持下,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副院长王巍、南京鼓楼医院医务处处长景抗震、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保办主任乔丽名等专家围绕“公立医院在 DRG/DIP 2.0 政策下的运营现状与挑战”展开探讨,聚焦政策实施中的共性问题与应对方向。
讨论环节二
管理赋能提升运营能力
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周国仁主持的“如何通过医院管理赋能促进运营能力提升”讨论中,树兰(衢州)医院副院长汪鑫、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邵耐远、东部战区总院医保办主任郭春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弘慈医院医务科主任宋明等专家参与讨论。专家们强调,军地医院应共享管理经验,尤其是在病案质控、信息化建设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改革挑战。
携手共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
会议最后,郭圣明秘书长在总结中指出,此次交流会紧扣政策热点与实践难点,为军地医院提供了可复制的管理范式。未来,需持续深化军地协同,以DRG/DIP改革为抓手,推动精益绩效理念落地,提升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共同谱写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