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联集成全面盈利进程提速:新能源收入大增、AI落地加速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在地缘政治冲突、技术封锁及需求疲软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下,呈现出剧烈的周期性波动。然而,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AI)等新兴领域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成为行业结构性分化中的耀眼亮点。
在此背景下,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芯联集成”)凭借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深度布局,不仅在全球晶圆代工竞争中崭露头角,更以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深度布局,以及“市场 技术”双轮驱动战略,展现出穿越半导体周期的韧性,为行业树立了抗周期增长的典范。
“技术 市场”双轮驱动,营收与盈利能力同步提升
2024 年,芯联集成在全球晶圆代工领域的竞争力显著增强,成功迈入“第一梯队”,跻身全球专属晶圆代工榜单前十,位列中国大陆第四。这一成绩的取得,标志着公司在技术能力、产能规模及市场份额上已跻身国际一线阵营,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不容忽视的中国力量。
4月28日晚,芯联集成发布2024年全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告。2024年,公司各季度营收节节攀升,以"新能源 智能化"双引擎驱动业务发展,在行业波动中交出逆势增长答卷。
财报显示,芯联集成2024年实现营收65.09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62.76亿元,同比增长27.8%;归母净利润大幅减亏超50%,毛利率首次转正达1.03%;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21.45亿元,同比增长131.86%。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芯联集成全年毛利率转正至1.03%,这一关键指标的改善,标志着公司盈利拐点开始显现,经营质量显著提升。
进入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延续高速增长势头,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34亿元,同比增长28.14%;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24.71%。晶圆代工及模组封装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车规功率模块收入同比增长超100%,验证了其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增长逻辑的可持续性。
纵观当前芯联集成的业务版块,已经形成以新能源、智能化为核心,多元化协同发展的营收结构,公司秉持“把握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这一理念,深度聚焦于新能源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精研与拓展布局,紧紧抓住内需持续扩张的市场机遇以及全球合作新契机,使得公司的营收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同时盈利质量也得到同步提升,彰显出其在行业中的独特竞争优势与发展韧性。
核心业务亮眼,新能源成为增长“定海神针”
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整体复苏,人工智能(AI)、智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强劲增长的新引擎。在新能源领域,新能源汽车、风光储能等细分赛道需求高速增长,功率器件及碳化硅器件和模组的需求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若用一个词概括芯联集成的2024年,“新能源”无疑是核心关键词。这一年,公司车载业务贡献过半,达到51.78%,同比增长41%。从技术到产能,芯联集成在新能源领域的深耕已形成闭环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芯联集成已可为整车提供约70%的汽车芯片,车规级IGBT/SiC MOSFET封装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4年收入同比激增106%,成为中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车规级IGBT模块也已全面配套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头部车企,国内市占率稳步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碳化硅的爆发,在新能源车主驱逆变器、车载充电等场景快速渗透,芯联集成全年碳化硅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100%,650V至2000V工艺平台全面布局,中国首条8英寸碳化硅产线已完成工程批通线,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将进一步巩固在车规级碳化硅领域的技术与成本优势。
与此同时,芯联集成布局的激光雷达核心芯片(VCSEL、微振镜)、高精度惯性导航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产品已进入智能汽车终端,全面助力汽车智能化升级。例如,车载麦克风产品覆盖国内外高端车型,成为智能座舱声学系统的核心供应商。
“碳化硅的性价比拐点已至,未来将从车载向储能、数据中心等场景延伸。2025年我们预计碳化硅业务将同比增长50%以上,重点项目在未来4年需求量的核定金额超过百亿元。”芯联集成董事长赵奇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强调,“从车载业务整体来看,预计到2029年,公司配套的单车芯片价值量将从现在的2000元左右提升到4500元每辆,这将大力提升车载业务增长潜力。”
而在工控市场,风光储和超高压市场也多处开花,高压BCD、超结MOSFET等工艺平台满足高功率场景需求,成为新能源发电与储能系统的核心芯片供应商。芯联集成搭配碳化硅二极管的220kW、125kW工商业储能、150kW工商业光伏模块产品以及大电流分立器件产品顺利量产;与头部客户联合开发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核心器件超高压IGBT产品已实现量产;新型工业变频模块系列即将量产。
新能源相关业务成为公司穿越半导体周期的压舱石。其增长逻辑在于:一方面,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2024年全球销量突破1700万辆,同比增长35%,带动车规级功率器件、传感器需求爆发;另一方面,风光储市场保持稳健增长,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突破500GW,国内新型储能装机量翻倍,对高压、高可靠性芯片的需求持续上升。芯联集成凭借车规级工艺认证、规模化产能及技术迭代能力,深度绑定产业链龙头,形成强壁垒,成为公司业绩稳步增长的“定海神针”。
AI战略升级,从技术储备到场景落地
近年来,AI大模型推动全球算力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器数量飞速上升。TrendForce预测,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将实现46%的年增幅。AI服务器的性能和能效要求日益严苛,使得对高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及高稳定性的服务器电源需求不断攀升,为上游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产业带来新机遇。
如果说新能源是当下增长的引擎,那么AI则是芯联集成锚定未来的关键棋子。2025年,公司正式将AI列为第四大核心市场,聚焦服务器电源、智能驾驶、机器人、数据中心四大场景,技术突破与商业转化同步推进。
在AI服务器电源领域,目前芯联集成可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涵盖从一级电源到三级电源所需的高频功率器件,包括硅基、碳化硅基和氮化镓基器件,以及集成化电源模块。其中180nm BCD电源管理芯片已大规模量产,55nm集成DrMOS平台完成客户验证;智能驾驶方面,激光雷达VCSEL芯片、高精度惯性传感器批量导入头部车企;机器人赛道,MEMS传感器及功率类芯片代工产品成功量产,覆盖麦克风、惯性、压力传感器以及激光雷达光源和扫瞄镜等应用,量产产品可大规模应用于语音交互、姿态识别、运动捕捉、机械手抓取与操作、环境感知、导航定位等广泛场景,功率器件、功率IC及电源管理等功率及电源管理类芯片进入量产。
更值得注意的是模拟IC业务的爆发——全年收入同比增长8倍,55nm MCU平台量产在即,系统级代工模式(涵盖设计、制造、封装全链条)逐渐成熟。
“AI不仅需要算力芯片,电源管理、传感器等配套芯片同样关键。我们正从‘单点代工’转向‘系统级解决方案’。”赵奇在电话会议上强调。AI业务的推进不仅带来直接收入增长,更与现有技术平台形成协同。例如,MEMS传感器在AIoT设备中的应用拓展,模拟IC在AI服务器电源中的高效率需求,均依托公司成熟的工艺平台,实现技术复用与成本优化,构建起“硬件 场景”的AI芯片代工生态。
盈利拐点将至,打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役
不论是营收规模的持续增长,还是盈利能力持续向好,都意味着2024年对芯联集成而言,不仅是营收增长之年,更是经营质量蜕变之年。随着首批设备完成5年折旧周期,公司折旧压力进入下行通道,毛利率从2023年的-6.81%提升至1.07%,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攀升至3.67%。EBITDA同比增长131.86%,达到21.45亿元,为盈利转正奠定基础。
为2026年实现全面盈利,在战略层面,芯联集成通过“绑定头部客户 技术卡位”构建护城河:模拟IC业务覆盖65%的国内主流设计公司;功率模块绑定广汽等新能源巨头。赵奇表示:“2026年全面盈利的目标不会动摇,部分季度或将提前实现净利润转正。”
芯联集成扎根新能源与智能化核心赛道,以创新为驱动,筑牢竞争壁垒,而今年将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役,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积极推动技术创新。2024年,公司承担7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发投入超18亿,占营业收入的28.3%,同比增加超20%,已累计申请各类专利超1000件。凭借此,公司得以保持每1-2年进入一个新赛道,同时仅用3-4年时间做到技术业界领先,6-7年跻身行业头部。
值得指出的是,今年以来中美关税政策剧变对全球经济及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此,赵奇指出,过去几年公司持续推动生产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多元化,在采购方面,公司在经营范围的成熟工艺已经实现多元化供应链安全。
在赵奇看来,关税政策对公司海外业务的影响初步观察为相对积极。一方面,由于海外消费电子等领域客户的产品交付地位于国内或东南亚,相关海外客户订单得以稳定供应;另一方面,海外厂商“China for China”策略的深化,使得在国内生产供应的驱动力在关税政策下进一步增长,促使海外客户的订单稳定甚至有所增加。
此外,中美关税政策下,国内终端客户的国产化进程加速,对公司业务层面产生了相对积极的影响,但后续持续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回顾2024年,芯联集成在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波动中,以新能源与智能化为锚,实现了业绩与市场地位的双重突破。从车载业务的规模化崛起,到AI业务的战略升级,公司展现出对产业趋势的精准预判与强大执行力。随着2025年产能爬坡、技术落地与全球化布局的推进,其在2026年实现全面盈利的目标清晰可辨。
展望未来,芯联集成的野心不止于代工。从中国最大车规IGBT基地到全球碳化硅技术领跑者,从单一晶圆制造到系统级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家企业正以“技术-产能-生态”三重壁垒,书写中国半导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转型样本。正如年报结语所言:“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当毛利率转正的拐点遇上AI爆发的奇点,芯联集成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