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经济”为何大行其道
参考消息网4月12日报道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4月2日刊登题为《恐龙经济从来没有灭绝》的文章,作者是凯瑟琳·巴布-穆吉拉,内容编译如下:
约6000万年前灭绝的恐龙,从未像当下这样成为如此有利可图的商品。今年6月,环球影业将推出又一部《侏罗纪世界》电影,这标志着恐龙在电影界占统治地位已超过30年。侏罗纪系列电影总共获得60亿美元的票房,改变了我们对恐龙的看法。
这一切都始于迈克尔·克赖奇顿1990年的小说《侏罗纪公园》,这部小说讲的是让恐龙再次出现在地球上的想象——但复活恐龙是有代价的。当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1993年把这部小说拍成好莱坞大片时,它成了一个关于把史前生命私有化是多么危险的警世故事。
30年后,警世故事成了现实:恐龙,无论是恐龙化石还是虚拟恐龙,都牢牢地掌握在出价最高的人手中。当霸王龙骨架化石“斯坦”在2020年以32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时,它不是被卖给古生物学家,而是卖给了一家背后是博物馆的阿联酋投资公司。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这样的市场上很难与出高价者竞争,他们只能依靠捐赠和贷款,才得以让公众接触到这些生活在史前的巨大生物。
无论怎么看,恐龙现在都是一笔大生意,不管是10美元的塑料霸王龙玩具,还是价值4500万美元的“另类资产”。
以下用一些数字说明:
390万:2024年参观华盛顿史密森学会自然历史国家博物馆的游客人次数量,这家博物馆成为去年参观人次最多的史密森学会博物馆。
4460万美元:2024年,对冲基金经理肯·格里芬以这个价格买下了一件完整的剑龙化石“埃佩克斯”,这是恐龙标本有史以来的最高交易价格。他将其出借给了一家博物馆。
8.45亿美元:最新的两部《侏罗纪世界》电影的总制作成本,反映出该系列电影为了将恐龙搬上大银幕投资了巨额资金。
11.14亿美元:1993年电影《侏罗纪公园》的全球总票房,确保其获得好莱坞大片的地位。
16.72亿美元:2015年电影《侏罗纪世界》的全球总票房,使其成为该系列电影中迄今为止盈利最多的电影。
54亿美元:美泰公司2024年的销售额,该公司的产品包括“侏罗纪世界”玩具,以及一直大受欢迎的芭比娃娃和风火轮小汽车玩具。
如果你曾经被痴迷于恐龙的孩子拖着穿过塔吉特商场的玩具通道,或者为了给侄女的生日找一只塑料帝王迅猛龙而手忙脚乱,那么你已经看到了恐龙经济的一面:永远不会灭绝的消费者需求。
孩子家长每年在恐龙主题的玩具、书籍、博物馆会员、公园游览和生日派对上花费数百万美元。美泰的“侏罗纪世界”系列玩具是一个可靠的赚钱工具,恐龙玩具的销量有时超过了“星球大战”系列玩具。
即使没有好莱坞的影响,孩子天然会对恐龙着迷。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概念域”痴迷——儿童会有一个阶段,对单一话题产生强烈的兴趣,通常与分类和发现有关。但是,当中产阶级的父母掏空钱包购买恐龙小摆件时,亿万富翁们却在囤积实物,对冲基金经理、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艺术收藏家把恐龙化石的价格推得越来越高。(编译/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