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烹饪”,科研是“食材”,运动是“调味品”
2024年9月,#我国打破美国水冷磁体世界纪录#冲上热搜。
纪录的背后,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科研团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高场磁体技术青年创新先锋队功不可没。
日前,该团队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在团队中,有这样一个人:科研中,他与磁场“较真”,和团队一起打破世界纪录;生活中,他将运动当“调味品”,却拿下多个羽毛球比赛业余组双打冠军。
他是钱新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工程师。
磁场强度提升1T有多难?
“和打破博尔特9.58秒的百米纪录差不多。”钱新星说。
2024年9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以42.02T(特斯拉)的成绩,打破了由美国创造的41.4T世界纪录。
这是他们第二次打破世界纪录。
第一次是在2022年8月,团队自主研制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混合磁体以45.22T的稳态磁场,刷新尘封23年的世界纪录,成为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
磁场,我们并不陌生。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约0.5高斯的强度,指南针就是人们利用磁场原理发明的。” 钱新星介绍道,1T等于1万高斯,新纪录相当于地球磁场的几十万倍。
据了解,在稳态强磁场环境下,物质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更利于科学家对于物质的探索,很多重大科学新发现往往就诞生于此。
也就是说,我国稳态强磁场的强度每提升一点,科技前沿领域的研究就可能前进一大步。
如今,这支青年先锋队两度刷新同类型磁体世界纪录,使得我国拥有了全世界最好的稳态强磁场实验条件。
目前,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已经为国内外200多家单位提供了实验条件,在多领域开展了超过3800项课题的前沿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但是为了让磁场强度从40T到45T,他们用了6年。
钱新星主要参与内插线圈的研究,一毕业就来到了科学岛,团队中像他一样的青年还有很多。
目前,这支青年先锋队共有33人,35周岁以下青年共21人,汇集了高场磁体技术、材料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精密加工等不同学科的人才,在创新磁体结构、优化制造工艺等方面持续“发光发热”。
工作之余,钱新星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去打打羽毛球。
“我是从2016年开始打羽毛球的。”他说,以前他喜欢打篮球,后来因为受伤选择了身体对抗较少的羽毛球。
2023年,钱新星和他的队友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苑杯”第四届职工羽毛球比赛混合团体项目冠军。
钱新星最喜欢的羽毛球选手是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和他配合最默契的队友也是一名外国友人——来自巴基斯坦的阿里。
“我俩认识大概四五年了,是打羽毛球认识的,他目前在科学岛做博士后。”钱新星说,2022年时他们开始搭档双打,获得过安徽省直机关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企事业甲组男子双打的第三名。
后来随着配合越来越默契,他俩还获得了2023年合肥市羽毛球联赛B组(按年龄划分)男子双打第一名,也拿到过区县级的比赛冠军。
谈到工作和生活的关系,钱新星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把工作做好,生活才能做到最优。“科研是‘食材’,运动是‘调味品’。”他比喻道。
“ Good sleep makes a good thinker.(好睡眠使人善于思考。)”钱新星十分注重睡眠,作为走在世界前列团队中的一员,他需要始终保持一颗活跃的大脑去思考、去创新,满足团队对于新材料、新工艺的需求。
该运动时运动,该休息时休息,该工作时工作……钱新星的“人生磁场”很强、很纯。大概也正是有着许多和钱新星一样的年轻人,高场磁体技术青年创新先锋队才能在强磁场的研究中跑出中国 “加速度”!(潘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