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桃花为媒 书写农文旅融合发展“甜蜜篇章”

仁寿山桃花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当春日的暖阳倾洒在兰州安宁区,这片享有 " 十里桃乡 " 美誉的土地,瞬间被如云似霞的桃花笼罩,粉白相间的花海随风摇曳,桃花的芬芳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节会激活经济脉

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安宁区都会迎来最热闹的时刻——桃花会。自 1982 年首届桃花会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十二届。桃花会期间,游客们穿梭在桃林花海中,赏花拍照,欢声笑语回荡在桃园上空。

" 这边的桃花规模大是一方面,另外它和周围的山水、村落搭配在一起,特别和谐,有那种乡村田园的美感;而且安宁的桃花种类也多,颜色有深有浅,层次感很丰富,真的是不虚此行。" 游客侯莉敏说。

" 以前桃子不好卖,愁得睡不着觉。自从有了桃花会,游客多了,桃子销量也上去了。" 农技专家刘有硕感慨地说。桃花会不仅让安宁堡的桃子声名远扬,更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等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 刚开始我们这里只有 10 家试点农家乐,到后来桃花会举办得越来越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桃子知名度也打出去了,现在差不多有 108 户农家乐,一条集赏花、美食、采摘于一体的完整旅游产业链已然形成,实实在在带动了农户收入。" 刘有硕乐呵呵地如是说。

为进一步提升安宁白凤桃的知名度,安宁区划定了区内白凤桃临时销售点,还鼓励农户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拓宽电商销售渠道。每年 8 月初举办的安宁区 " 桃王 " 大赛,更是成为了桃农们展示成果的舞台。比赛现场,一个个色泽鲜艳、个头饱满的桃子摆满展台,评委们仔细品尝、打分,热闹非凡。

通过 " 桃王 " 评比大赛,全面展示了安宁白凤桃最优的品质、最好的口感、最美的品相。激发和引导桃农提高种桃水平,内铸品质、外树形象,塑造桃农比学赶超的氛围,也进一步宣传了安宁白凤桃品牌,扩大了影响力和知名度。

桃香四溢产业兴

走进安宁堡桃基地温室大棚,湿润的空气裹挟着淡淡的桃香扑面而来。农技专家刘有硕正小心翼翼地查看反季节白凤桃的生长情况。大棚内,反季节栽培的桃树枝头已挂满果实,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 通过精准的温控技术,我们能让桃子提前两个月上市,正好赶上市场的空档期。" 刘有硕摘下一颗成熟的桃子递给记者,轻轻咬上一口,果肉脆甜,蜜香在舌尖散开,令人回味无穷。

安宁堡的桃子种植历史底蕴深厚,可追溯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这里的桃树种植面积有 108 亩。基地内种植了一百多个早中晚不同时段成熟的品种。不过最出名的还是白凤桃,咬一口,香甜的汁水就溢出来,好多老顾客每年都专门来买。" 刘有硕介绍说。

随着安宁堡桃子的知名度不断攀升,其品牌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中国十大名桃 " 等多个国家级奖项的获得,更是让安宁堡桃子声名远扬。

如今,这里的桃子年产量稳定在 250 万公斤左右,市场价格保持在八到十元之间,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 " 金果子 "。

在技术创新方面,安宁区积极推广大棚反季节种植技术,使白凤桃提前抢占市场先机。同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开展品种改良,不断提升果实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政府相关部门还与科研机构合作,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 " 土专家 ",为 " 安宁白凤桃 " 品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这里的桃园还成为了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近日,西北师范大学 200 余名师生来到桃园,将思政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师生们与桃农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桃树种植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调研 " 桃文化 " 与 " 桃产业 " 融合发展路径,在生动的 " 田埂课堂 " 中探寻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为桃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培养现代农业人才提供了实践平台。

农旅融合绘新篇

作为全国四大蜜桃之一 " 白凤桃 " 的原产地,安宁区将桃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兰州绿洲贤居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牟先菊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我们的农家乐主打农产品采摘和烧烤,很多客人吃过我们的桃子后,都要亲自去地里体验采摘的乐趣。我们的桃子口感好,都是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种植的。现有员工 80 人,专业技术人员 6 人,流转六合、崖川耕地 600 余亩,合作社种植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与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租金为当地农户增添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据悉,安宁区还将借助天斧沙宫旅游景区的发展契机,全面打造以兰沟村、曹家湾村为核心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区。把农户闲置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乡村的宁静与温馨。未来,这里将形成集休闲游乐、餐饮娱乐、绿色采摘、体育竞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实体,成为兰州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

站在桃园的山坡上,极目远眺,桃花如海。安宁区正以桃为媒,在农文旅融合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彭美姣 文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