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Moto笔记本来了!联想再出奇招,一切为了争夺海外年轻人?

Moto 笔记本电脑来了。4 月 10 日,91Mobile 公布了一组相信是联想 Moto 新笔记本、平板电脑的产品渲染图。其中平板电脑酷似已经在国内上架的联想小新 Pad Pro 12.7,而笔记本电脑看起来也和今年新款的联想小新 Pro 14 高度相似。

图片来源:91Mobile

对联想这种「品牌多不压身」的企业来说,在不同市场给产品换上当地消费者熟悉的品牌,并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操作。但出人意料的是,联想这次给这两款产品套的品牌既不是联想也不是 ThinkBook 或 NEC,而是 11 年前从 Google 手里收购的、从未生产过笔记本电脑的 Moto(摩托罗拉移动)。

2025 年 4 月 8 日,IDC 公布了 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 PC 出货量数据:25 年 Q1 全球出货量达 6320 万台,出货量同比上升 4.9%。联想仍然是全球市场份额第一,以 1520 万台的出货量占据了 24.1% 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高达 10.8%;第二则是惠普,以 20.2% 的市场份额出货 1280 万台 PC,同比增长仅为 6.1%。可以说,联想已经成为了 AI PC 时代 PC 品类的王者。

而从最新曝光的图片上看,联想似乎还想在其 PC AI 的攻势上再「加一把火」。

2014 年 1 月,联想以 29 亿美元的价格从 Google 手中接过了 Moto 品牌(摩托罗拉移动)。当时手机行业对于联想这次收购普遍不太看好。

一方面,尽管联想「家大业大」,在手机领域也有着超前布局,但无论是「中华酷联」时代的乐 Phone,还是后来的 K 系列都表现平平,其中 K800 还因为 X86 架构兼容性问题获得了较差的市场评价。另一方面,Moto 深厚的移动通讯家底在品牌拆分、Google 收购时也流失了不少,收购 Moto 对联想重振手机业务的推动作用「极为有限」。

但就像联想让 ThinkPad 起死回生,成为顶级商务笔记本的标志一样;在 2019 年,联想调整了 Moto 的产品策略,暂停了「冲高失败」的 Moto Z 系列,将手机业务的重点放回品牌过去积累的品牌价值和口碑上,强调产品设计和软硬件差异化路线,开启了属于联想 moto 手机的又一段高光时刻:

图片来源:联想

Moto Edge 以干净的原生安卓系统重回了海外高端手机市场;经典的 moto Razr 折叠屏手机一经上市便成为全球爆款。时至今日,联想 moto 仍是全球折叠屏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根据 IDC 公布的数据,2024Q4 联想 moto 以 44.5% 的市场占有率再次成为全球竖折(小折叠)市场第一位,甩开第二名一倍以上。

顺带一提,其实在联想 moto 于国内外市场奋起直追时,联想其实也保留「多线发展」的后手:2014 年联想收购 Moto,但年底还推出了「乐檬」品牌 K3;2015 年联想推出自有手机品牌 ZUK,发布了 ZUK Z1;甚至在 2020 年,联想还推出了其首款电竞手机——联想拯救者电竞手机 Pro。

只不过主打低价(乐檬)、性价比(ZUK)和电竞(拯救者)的手机最后都停产了,反而是 moto 还在手机市场发光发热。从这点来看,moto 和联想的手机业务,确实也是一对互相成就的手机佳话。

说完联想和 Moto 在手机领域的成就,我们再来谈谈两者在 PC、平板领域合作的意义。开头已经说过,即将发布的两款新品(Moto Book 60、Moto Pad 60 Pro),极有可能会是联想小新 Pro 14(2025)和联想小新 Pad Pro 12.7 的「换壳版」,而这两款联想小新产品在国内已经开售。这意味着 Moto 这两款产品面向的不会是国内市场,也不太可能会在国内发售。

再比对联想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品牌系列(不包含日本 NEC),我们也不难看出,联想在国内拥有完整「3+1 结构」(小新、联想、ThinkPad+ 拯救者),在海外却唯独少了负责扩大品牌接触面,用高性价比「走量」的联想小新——在过去,小新在海外市场一般以联想 IdeaPad 品牌出现。

很显然,联想在海外将小新并入 IdeaPad 的做法,无法体现出其在性价比方面的独特优势,模糊了其以年轻人为目标客户的品牌定位。在这种情况下,用联想 moto 助力联想小新的「出海」,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Moto 品牌在全球知名度极高。这种知名度不单单是中年群体对 Motorola 时期的品牌认知,同时还包含着年轻群体对 Moto 品牌的认知。

以上个月才结束的 F1 中国大奖赛为例,联想在围场外 FanZone 和围场内均有极其醒目的曝光位;去年,联想还和 FIFA 世界杯达成合作。再加上更早之前与 MotoGP 车队(杜卡迪联想车队、Lenovo Ducati MotoGP)的合作,联想正不断用体育赛事强化其品牌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认知。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在 TikTok、instagram、X 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Moto 更是有着联想旗下其他品牌难以匹敌的活跃度。凭借对时尚设计的精确把控和覆盖全球用户的软件优化,Moto 已经积累了庞大的年轻粉丝群体。而这种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正是联想小新目前最需要的「出海助力」。

只不过,就目前的国际贸易环境来说,即便以联想小新的性价比和 Moto 的全球知名度,Moto Book、Moto Pad 在海外也不敢说一帆风顺。

风险方面,近期热议的关税问题已经成为 Moto Book 海外推广的最大障碍。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IndesBox 的数据,2024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消费量最高的国家、地区依次为中国、美国、波兰,三国加在一起占全球消费的 51%。

其中联想小新在中国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不需要再套一层联想 moto 的壳。但在美国堪称「过家家」的关税威胁下,产自安徽联宝工厂、深圳南方基地的 Moto Book、Moto Pad 即便再怎么「高性价比」,也只能战略放弃美国市场。

再加上我国将对在美国流片的芯片收取对等关税,即使 Moto Book 优先供应非美国市场(欧洲、亚太),上涨的成本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终端售价,降低产品竞争力。

机会方面,关税问题虽然带来了更高的成本压力,但却也给 Moto Book 创造了一个新的机会窗口:

首先,成本上涨影响的并不仅仅是联想这一家企业,惠普、戴尔、华硕等传统 PC 品牌也同样需要面对。而当大家都涨价时,消费者必然会选择更具性价比的品牌,比如 Moto Book(联想小新—)。

其次,联想集团在全球 PC 产业布局的经验也能帮助 Moto Book 减轻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除了安徽联宝工厂、深圳南方基地(武汉基地主要用于生产手机)外,联想在墨西哥(辐射美洲)、匈牙利(辐射欧洲)均设有工厂。基于 USMCA 协议和欧盟内部零关税协议,Moto Book、Moto Pad 仍有机会绕开部分关税壁垒,维持海外价格优势。

顺带一提,作为合作伙伴权益,2025 年联想还冠名了 F1 联想匈牙利大奖赛。在 IFA(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和家电产品展览会)、MWC 等面向欧洲市场的大型科技展会上,联想的存在感同样十分强烈。显然,欧洲也是联想正在发力的市场。" 多点开花 " 的布局,让联想不用担心被单一市场的不确定性政策环境冲击。

总的来说,Moto Book、Moto Pad 看似「新瓶装旧酒」,但仍是联想在全球品牌运营策略的优秀展示。联想这种「左右开弓」的打法,确实也是如今关税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