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为了和观众的约定,改造剧院也要引进它,这部音乐剧究竟有何魔力?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宇浩

2025年12月9日,当杭州大剧院的幕布缓缓拉开,那盏重达一吨的巨型水晶吊灯将在1500名观众的屏息中“砸”向舞台。这惊心动魄的十秒,凝聚着一座城市长达六年的等待——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终于登陆杭州,连演16场的同时,也将创下杭州音乐剧类目演出场次最多的纪录。

4月7日开票当天,仅仅半天时间,票房就突破了600万元,社交平台上,“圆梦魅影”的晒图一度成为当天的“主升浪”。

2002年上海街头《悲惨世界》的宣传刀旗。高瑜青/摄 来源:上海大剧院公众号

多年后,当他主导上海大剧院引进这部音乐剧时,才发现国际顶级制作背后藏着近乎“疯狂”的规则——对方开口第一条就是:所有舞台设备必须用一架波音747货机整体运输,且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跨国搬运。

“当时国内连音乐剧这个概念都尚未普及,更别说动用货机运道具了。”但英国制作人麦金托什公司的要求源于精密计算:所有舞台装置的尺寸严丝合缝对应货舱容积,海运拆装会导致价值千万的定制设备报废。

最终,上海一家初创的货运公司接下军令状,波音747货机抵达上海后,他们用18辆十吨平板车完成浦东机场到剧院的史诗级接力,50名装卸工彻夜奋战,将这座“移动剧院”搬上舞台。

巨大的水晶吊灯是《剧院魅影》的标志性道具

这盏可折叠巨型吊灯重达450公斤,直径约为3米,由48个灯泡和6000颗手工穿制的水晶珠子组成,剧中最具张力的一幕,就是该“庞然大物”会以接近每秒3米的最快下降速度精准砸向舞台,而常规剧场结构根本无法负荷这种“暴力美学”。

此后几年,杭州大剧院也做过多次尝试,但因为种种原因,引进《剧院魅影》这件事一直未能如愿。转机出现在2024年——剧院二十周年庆典上,在一场“20部重磅好剧回归”的投票中,《剧院魅影》名列前茅。“观众的票选结果,就是我们最大的KPI。”杭州大剧院总经理姜佳念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大家下定决心,“不能再错过第三次,也不想让观众留有遗憾。”

据记者了解,其实改造的核心点就是提升舞台灯光渡桥高度,为增加吊点创造条件,最终满足舞台栅顶的承重要求,“过去几年,改造方案陆续修改了5、6稿,直到不久前,团方才最终确认。” 杭州大剧院相关演出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比当年的“波音747整机运输”,时隔二十多年,国际顶流音乐剧的引进,依然“不好伺候”,算上演出费用、场租费用、吃住行费用等等,目前《剧院魅影》杭州站的成本,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但这不正是大剧院‘宠粉’的意义所在么?”姜佳念说。

但数字远非全部意义。对杭州观众而言,这是一场迟到的“圆梦”;对剧院从业者而言,则是一次自我挑战。12月,当那座华丽的“巴黎歌剧院”在杭州登陆,也将同时创下音乐剧类目演出场次最多(16场)的纪录。那时,剧场里响亮的掌声,同样将是这座城市最大的诚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