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让行走的每一寸土地成为“教科书”!凤凰新华研学新品发布会暨首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举行

4月15日下午,凤凰新华研学新品发布会暨首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践教育分会指导,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展现“农文旅教”融合发展的新范式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吕德雄为凤凰新华的研学产品进行了“点赞”:深度融合了江苏本土资源——从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文脉,到苏州工业园区的科技前沿;从扬州运河文化的生态实践,到盐城湿地保护的劳动教育,展现了“农文旅教”融合发展的新范式。“凤凰新华的实践,正是对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育人改革的典范。”

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深度融合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学博士、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顾建军现身活动现场。他围绕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教育的深度融合主题进行了发言: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教育的结合,正是应对挑战、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劳动为研学提供了具体实践方式,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亲历劳动,实现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达成学以致用。研学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劳动教育平台,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的价值。如何融合?顾建军现场给出指导意见:“注重设计以劳动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注重研学旅行全过程的劳动教育;注重通过项目化形式驱动学生劳动教育的深度参与以及注重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建设。”

让行走的每寸土地都成为“教科书”

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谷建亚致辞中介绍,“凤凰新华研学”定位专注于研学实践教育服务,愿景是让行走的每寸土地都成为“教科书”,用江苏千年文脉滋养少年志气,让更多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找到“何以中国”的答案。“我们整合各地文化、教育、旅游、基地等资源,精心研发了辐射7个城市的7条特色核心研学课程和线路,向构建江苏全域凤凰新华研学特色主题化研学课程体系迈出重要一步。”谷建亚希望,通过核心课程产品,为学员厚植文化认同,带领学员“以城观史”,在实景中领悟经典,在科技体验中动手创新,在劳动实践中塑造勤俭奋斗的品格,实现“知”与“行”的深度融合。

现场举行了首批“凤凰新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员单位授牌仪式,谷建亚和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朱炜文共同为基地代表授牌。基地联盟将汇聚各方优质基地营地的资源力量,为学员提供更加优质、安全、多元化的研学实践场所,规范省内研学实践教育服务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和实践教学效果,打造高品质的研学实践教育服务体系。让每一个研学项目都具有凤凰新华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内涵。

新品发布环节,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研学发展事业部经理孙冰卉介绍了研学产品的特色和亮点。据她介绍,凤凰新华深入挖掘江苏特有的文化教育旅游资源,以南京、扬州、苏州等多座历史文化名城为载体,在中陶会专家指导下,联合当地优质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历时3个多月,最终打造出7个“城市即课堂”的核心研学课程,包括结合文学主题打造的《烟雨金陵觅文踪,云锦红学承古今》课程,基于南京红色基因和国防教育资源打造的《烽火金陵 国防铸梦》课程,围绕常州和无锡两座城市打造的《红色基因未来科技双轨探索》课程,依托盐城开发的《探秘东方湿地,赓续铁军荣光》课程,依托扬州开发的《运河智脉 大运河文化基因解码之旅》课程,依托苏州开发的《千年吴韵 智启新程》课程,还有唯一的省外课程,依托大别山开发的《镌刻红色足迹 融汇山河画卷》。

发布会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践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先佳围绕“未来已来——关于凤凰新华研学实践业务的思考”主题开展了专家讲座。

现代快报/现代 记者 黄艳 戴明夷/文 牛华新/摄影 袁俊帆 /摄像 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