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装置换上智慧大脑 兰州石化以数智化为老装置增动力添活力

兰州石化数字工厂 " 上线 "
密集的资料里翻找线索、出现问题后寻找原因、根据经验解决问题 …… 在兰州石化,这些传统的工作方式正在被改写。
从人拉肩扛到数据驱动,从经验为王到智能决策,从孤岛林立到万物互联,数字化工厂到底能有多 " 聪明 ",兰州石化炼油三部常减压区域以实景实绩,率先作出回答。
走进炼油三部常减压区域控制室,员工忙而不乱,井然有序的状态背后,隐藏着一套高科技系统——数字孪生工厂。
想象一下,整个常减压装置被 " 搬 " 进了电脑,设备、管线、流程一目了然,就像在玩 3D 游戏一样直观。
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各类设备、管线、流程以三维可视化呈现,集成了设备型号、管线材质等全部参数信息,无论是设备管理人员还是操作人员,只需动动鼠标,就能轻松查找设备信息、管线走向和工艺流程,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不只是设备管理,数字孪生平台在其他方面也大有可为。传统的现场培训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而数字孪生平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新员工在电脑上就能 " 走 " 遍整个装置,熟悉流程、了解设备,再结合现场确认,培训效果事半功倍。
装置在线优化分析平台,则依托基理模型和大数据模型,通过工艺数字孪生、工艺模拟优化、中控指标监控、操作参数寻优四种方式,对炼油三部两套常减压装置主要工艺指标和关键质量调整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为岗位操作人员提供最佳的操作参数建议。
操作室内,岗位操作人员高国宁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着关键参数,根据平台提供的优化建议,轻点几下鼠标,就完成了一次工艺参数的调整。
为他提供建议的正是质量预测预警平台。
该平台能够实时计算装置的关键参数,并为装置各级人员提供调整建议,使经验操作具备理论支持。同时,还能优化质量控制范围,并通过卡边操作避免质量过剩,既满足下游装置的生产需求,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 超 通讯员 张珂嘉 文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