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熊猫大赛”参赛者|用现代潮玩设计语言演绎古代雅乐文化
作为一次全球熊猫爱好者共同参与的盛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自去年9月正式启动以来,在海内外掀起了一股“熊猫创意热潮”。目前,本次大赛已经完成了作品征集和初评等环节,选出210件入围作品进入线下终评,4月22日将揭晓最终的获奖情况。
在入围的作品中,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大三学生罗音杰和刘文韬创作的潮流玩具作品“雅乐团团—国宝熊猫”风格独特,萌态十足的熊猫手持古代乐器,身着传统服饰,十分抓人眼球。
据罗音杰介绍,“雅乐团团”是以国宝熊猫为载体拟人化设计的潮玩盲盒作品,该系列作品中,熊猫身着古代传统服饰,或抚琴或奏乐。集齐盲盒还可按乐史时间线,拼成立体编钟矩阵。
“我们设计的灵感源自成都五代前蜀王建墓永陵二十四乐伎浮雕,通过现代潮玩设计语言进行重新演绎。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在还原乐器形制、服饰纹样等细节的基础上,以熊猫Q萌形象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创意碰撞,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沉睡的雅乐文化焕发新生。”罗音杰介绍道。
罗音杰表示,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他们参考了大量的古画、敦煌壁画、出土文物等历史资料,力求尽可能地还原乐器和服饰的细节。“比如,击鼓的这只小熊猫我们参考了《韩熙载夜宴图》中男乐师的形象,以方便舞蹈动作的缺骻服作为大框架,衣纹上增加象征吉祥的祥云纹,衣领缀卷草纹,表达祥瑞的寓意。另外,鼓面的设计我们参考了敦煌壁画的藻井纹样,鼓槌上同样增加了卷草纹丰富细节。”
为什么采用盲盒的形式进行产品设计?“熊猫是无需翻译的‘世界语言’,我想,如果能打造出一个触动大家内心的IP,再加上盲盒这种年轻化且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形式,可以更好地推广熊猫文化。另外,盲盒的大小也方便大家拿在手上把玩,可以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罗音杰说,作为一名成都人,她认为自己有责任用艺术语言去讲好熊猫故事。
据罗音杰透露,本次参赛的作品精选了琵琶、阮咸等五款代表性乐器造型,后续还将逐步完善二十四乐伎全系列作品。“这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次潮玩设计工作,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我们希望能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让博物馆中的文物真正‘活’起来,奏响跨越千年的华美乐章。”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雅婷 图据 受访者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