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我,26岁,从创业精英,到负债失败者,后来去大凉山支教重拾信心

我叫于润发,山东潍坊人。

我是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协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会员。

曾获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二届“全国百佳志愿者”,“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潍坊最美青年” ……

但正是无比风光时,却因为自己盲目自大,迅速跌落“神坛”,成了负债30万的失败者。

迷茫、沮丧,一无所有的我,曾选择走进大凉山,重新寻找人生的方向。如今,我东山再起,不惧失败。

1996年,我出生于山东潍坊的一个农村家庭里,是家里的独子。跟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家境不富裕,平凡又普通。

2004年,父亲出了车祸,双腿受伤,那段时间父亲做不了重体力活,家里失去了最重要的劳动力。

再加上康复花销巨大,为了给父亲治病,我们把亲戚朋友借了个遍,欠了不少外债,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拮据。

记得那一年过年,别人都买了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家,我们却只有200块钱的过年费。除夕夜,外面响起了鞭炮声,电视里的春晚正热闹地进行着。

父亲勉强挂上笑容,一边跟我玩闹,一边盘算着来年怎么挣钱还债,养家。

母亲在厨房忙碌,争取用不多的食材做出花样,买不起酒,她就端来萝卜酿的酒,好让一切看起来都跟往年春节没什么不同。

而年仅8岁的我却看到母亲在厨房愁眉不展地包饺子,时不时用胳膊擦一下眼角。

那个年,父母过得愁容满面,我过得小心翼翼,而这一切,都源于没钱。

到了初中,我便有了一个最现实的目标——挣钱。

(初中时的我)

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种瓜种菜,从很小的时候我便跟着父亲出去卖菜,所以对瓜菜市场价格的波动比较敏感一些。

2010年,山东遭遇了低温雪灾。一场倒春寒,影响了所有农作物的成熟期。

我敏锐地意识到,那一年的西瓜肯定会推迟上市,价格也会水涨船高。于是,除了我们家种的三亩地西瓜,我又劝说父亲从别的农户那里收了5000多斤西瓜。

等到第一波西瓜摘下来,我马上叫着堂弟和两个亲戚,去邻居叔叔家借了一辆车,拉到潍坊市里去卖瓜。

到了市里,市场行情果然跟我预料的差不多。那一年的西瓜零售价,比往年整整高出了一倍多!

但是我并没有满足于此。为了多卖一些钱,我开始研究怎么卖得更多,让西瓜更值钱。

在观察了别的瓜农售卖方式之后,我想了一个办法。做生意就是要做出差异化,别人按个卖,那我就按块卖。我把西瓜切成一块一块的,两块钱一块,买一送一。

没想到,当年这种销售方式特别吸引眼球。

很多家庭一次吃不完整个西瓜,切块西瓜正好符合他们现吃现买的心理。而且切开的西瓜成熟度如何一目了然,顾客没有了对西瓜质量如何的顾虑,购买欲自然更强。

当然,瓜农们不卖切块瓜的主要原因是不但麻烦,损耗也很大。一个瓜总要有几块卖不出去的次品,直接扔掉实在可惜。

于是我们把品相不太好的瓜拉去农贸批发市场、歌厅,KTV、小区门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虽然价格比之前的便宜不少,但整体利润还是很可观的,而且几乎没有浪费。

就这样,我们仅用了6天就卖掉了5000多斤西瓜,净利润4000多块。

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尝到赚钱的甜头以后,我时刻都在寻找机会。

高考完的那年暑假,有一位在茶博城做茶叶店的老哥找到了我。他对我说目前普洱茶还有最后一波行情,咱哥俩去云南闯一下,问我愿不愿意赚钱。

赚钱的事情我当然愿意。

于是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和老哥一起去了云南,来到了有“云南普洱第一村”之称的西双版纳老班章村,进行茶叶考察采购,想进一点货回去卖卖试试。

(云南普洱第一村)

去之前我了解到,老班章普洱茶刚采摘时带有山野间新鲜浓烈的香气,制成熟茶后香味介于兰花和花蜜之间,回甘快,香味久,素有“茶王”之称。

但是老班章山头产茶数量有限,从2005年开始,老班章茶便有点供不应求了,市面上开始出现外地茶冒充老班章茶的现象。

为了维护老班章的名号,保证质量,老班章村规定由乡民们轮流在村口值守,防止外界的茶进村以次充好。

正因如此,当地人无论警惕心还是防范意识都很强。到了当地以后才发现,我最需要的并不是鉴茶能力的高低,而是如何跟当地村民沟通。

这难不倒我。

我在农村长大,即使云南与我老家相隔万里,我也深知与农民打交道的一些规矩和做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于是我主动跟当地人打招呼,唠家常,寻找机会帮助他们插秧栽稻、掰玉米,做些自己拿手又力所能及的农活。

(我在帮当地村民插秧)

很快,我以农民儿子的身份获得了他们的认同,勤快能干的表现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没多久,几个当地人就带我进茶山了。他们像拿出家里的珍宝招待客人一样,从种植、采茶到炒茶、辨茶,对我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带我参观,教我知识。

终于,我的真诚以待,他们也倾情回馈。等我离开班章村的时候,当地人把一批最好的茶以最低的价格卖给了我。

我再次尝到了赚钱的甜头,也更加增加了自信,开始盘算着上大学以后要大展拳脚。

为了跟我的经历爱好相契合,大学时我选了食品生物技术专业。

上大学后,我并没有选择躺平,更没有像有的同学一样每天睡觉打游戏,而是一刻不停地“折腾”。做W商,开网店,所有能尝试的我都去尝试。

不怕试错,尽最大努力去探寻自己“折腾”的底线。

2016年,我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同学们参加第二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了大赛的全国金奖。

(获奖后的合影)

我们的参赛项目是“水产品无水保活物流集成技术”。

通俗地讲,就是利用一些我们研发的技术,让水产品实现无水运输,既能保证水产品的新活,又能降低昂贵的物流冷藏运输成本。

而正是因为这个获奖项目,我欠债三十万至今未还清。

依托“水产品无水保活物流集成技术”项目,大学期间我便开始创业,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任该公司CEO兼运营总监。

这个项目获得了成果鉴定,申请专利23项,授权1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项。该项技术也已由学校授权于我们公司合法使用。

一开始,公司盈利还是可观的,于是我想扩大规模,加大投资。我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还网贷了30万,全部投入了这个项目。

可是前期投资预估就要300万左右,后期我们的无水运输车及渠道费用,至少也要1000万才能做起来。

(开公司时,意气风发的我)

一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不仅需要梦想和热血,更要有资本助推和管理经验。

项目的成功运转需要积极地去寻找投资人,更需要邀请具备行业内有专业经验的人加盟管理。所以运营公司并不像卖瓜卖茶叶那么简单,靠我的自信和热情也不可能成功。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不久之后资金链断裂,资金缺口太大,我只好搁浅了项目,关闭了公司。

至此,我从风光无限的“潍坊最美青年”、新锐创业精英一夜沦为失败者,负债30万。

跟所有创业失败的人一样,初期很迷茫,不知道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迷茫了一段时间,又去西藏了一趟之后,我觉得自己需要沉淀,需要重新思考奋斗的意义。于是,我选择了去大凉山支教。

(去西藏了一趟之后,我更加理解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我相信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然而到那里之后,见到孩子们,见到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我感受最多的却是震撼。

我支教的小村子叫依色,依色在彝语谐音是美好,而以现代人世俗的眼光来看,那个村子的生活环境一点也不美好。

由于海拔较高,那里几乎每天都在下雨,一年四季都要穿棉衣。晚上尤其冷,开着小太阳取暖还是冷到睡不着。

没有路灯,时不时会停电,去厕所要打着手电筒。网络信号时好时差,当地人主要食物是土豆,也只有土豆。

当我第一次见到孩子们,才终于理解了“依色”真正指的是什么。

(脸上始终有着纯真笑容的孩子们)

孩子们脸上的期待,纯真、清透,仿若那里的细雨,连绵不断,悄无声息地潜进了我的心里。

每个孩子脸上都带着真挚淳朴的笑容,欢迎我的到来。他们围着我,向我问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想问东问西却又不敢贸然问,只是笑着看着我。

那一刻,让我想起了顾城的一首诗: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原来,他们才是大凉山的美好啊!

可是这些“美好”们,没有走出过大山,没有去过县城,没有感受过城市的繁华,没有坐过地铁公交,没有进过儿童乐园,没有进过电影院,没有坐过电梯,甚至连土豆之外的美食都没有吃过……

可即使如此,每个孩子都活得很认真,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他们想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想像支教老师一样去帮助别人。

(与孩子们合影)

在支教的那段日子,有个孩子我特别喜欢。他是彝族人,叫沙马哈都。

他经常迟到,有时候还会背着妹妹来上课,可他的家离学校并不远。

直到有一天我去他家做了家访,才了解到,哈都的母亲在他4岁的时候就抛弃了他,他的父亲也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几乎没怎么回去过。

他现在跟叔叔婶婶一起生活。可是等叔叔也去城里打工走之后,家里就只剩婶婶一个人种地、放羊做家务。

生活得很艰难,精心照顾孩子实在分身乏术,哈都也几乎成了没人管的孩子。

我听了心里很难过,虽然我家也是农村的,小时候家里也困难,但远不及他们的十分之一。我起码还有爸爸疼妈妈爱,可是这里的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我去的时候带了一些衣服和零食装在了一个书包里,走之前我告诉哈都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放在家,第二天早上把书包背到学校给老师。

学校大门还没开,哈都就抱着鼓鼓囊囊的书包来了。我接过来,拉开书包一看,满满一书包的土豆,那是他心里最珍贵也最能拿的出手的礼物……

(淳朴的村民)

支教老师们每个月只有300块津贴,虽然连生活费都不够,可每个老师都极尽所能地给孩子们买他们需要的东西。

而在孩子们心里,爱特别直接,也很简单。他喜欢你,感谢你,都会外在地表现出来。他们会通过最淳朴最真挚的表达来感谢老师,也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爱。

我经常梦回大凉山梦姑县,回到那个寓意美好的小山村,跟孩子们一起上课、做游戏。我答应他们要回去看他们,给他们拍照片,买西瓜,带他们再去一趟县城。

可我不敢回。我没有勇气去见他们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庞,因为我无法一直陪伴他们成长。

支教相当于我的一次心灵之旅,我义务教孩子学习成长,孩子们则治愈了我的焦虑。

(可爱的孩子们)

回来之后我逐渐认清自己,看清了工作生活的本质,也明白了人生不止赚钱一件事,我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来扩大人生的上限。

现在的我改变了很多,我会为了更好的生活拼命工作,也会在夜深人静时写几首抚慰自己的诗歌,让自己静下来。

从前的荣誉已经是过去式,我视其为精神鼓励,却大可不必沉溺。

如今,我通过努力,做到了一个集团公司分公司的总经理,外债也在逐渐还清。剩下的债对我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了。

(走过低谷期的我)

我很喜欢一句话:“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这句话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写照,也是我目前的工作状态。

虽然创业失败过,欠了一屁股债,但我相信,如今心境大已改变的自己,不再执着地将赚钱作为人生支点的自己,终会柳暗花明。

我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积累的经验,都将成为我未来生活最好的帮手!

【口述:于润发】

【撰文:姚吖姚】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感谢您的喜欢!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