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植物学家是园艺大师?抱歉,你误会了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植物学家是摆弄花花草草的园艺大师?他们工作在窗明几净的实验室里?如果你这样想,就误会了——真正的植物学家,他们可能研究的是植物的“高阶生存之道”,除了出没在实验室,为寻找一株奇花异草,一棵参天大树,他们可能还要出没在山野森林。

4月19日,“玉米实验室”创始人、中科院植物学博士,百万科普大V史军来到四川科技馆,和上百名小朋友一起分享了植物学家的工作以及他们所研究的植物朋友。

植物学家的工作状态

植物学家是园艺大师?

作为一名喜欢和粉丝互动的植物科普工作者,史军时常接到网友们“可爱”的问题:我家的花叶子黄了,应该怎么办呢?我想养一种懒人植物,您可以推荐一下吗?我有一块地,种什么农作物可以赚钱?很遗憾,史老师硕士、博士五年都没有种过一棵植物……“这些问题不归植物学家管……

那真正的植物学家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席地而坐、胶鞋、户外装,跟着向导一个多月出没在深山里,出来的时候已经胡子拉扎,不知人间几何。为了寻找《中国植物志》里的天府虾脊兰,史军冲到甘肃,车过不了索桥,就步行,在老乡的带领下,漫山遍野寻找。

植物的“骗术”很高明

有些时候,我们觉得植物不像家养宠物,可以跟人互动,你睡觉它睡觉,其实,植物是非常聪明的。史军讲了一个植物学家研究的植物——中国兜兰。它的“兜子”不是用来吃虫子,而是强迫虫子帮它干活——传粉。

这个研究有一个学术名字:食源性欺骗。用简单的话来解释,就是研究植物的“骗术”,它们通过模拟花蜜信号来欺骗虫子。照片上,一只昆虫“抱”在了一个叫做退化雄蕊的位置,上面斑斑点点,发出有花蜜的信号。懵懵懂懂的虫子于是来到了这家“黑店”,拼命吸取花蜜,可却一无所获,然后虫子准备换一个位置,这时候它终于发现,进来容易出去难,自己被陷进了一条狭小的通道里,可怜的虫虫只能沿着“植物大师”给它规划的线路往前走,它终于来到了真正的雄蕊,像胶水一样的花粉于是被沾在了虫虫身上,兜兰于是完成了诱骗虫子帮它授粉的目的。

聪明的兜兰

植物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作为科普作家,史军通过可以吃的植物,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最近“又贵又难吃”的羽衣甘蓝饮料爆火,“如果你要问我从科普的角度讲讲这种植物饮料有什么好处,我想说,其实你啃一棵大白菜也能满足对营养的需求。当然,如果你觉得为了满足你的心理需求去买,那也可以,心理健康也是健康。”史军严谨地回答记者。

那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植物?史老师问了现场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变成一种植物,你会选百米树王“藏南柏木”还是选长在地砖缝里的苔藓?对此,史老师的回答是,每种植物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在生态系统里这叫生态位,好比每个人在社会上也有自己的“生态位”,“最幸福的事情不是最有钱,最有名,而是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好好地活着。如果你选择做苔藓,长满全世界的地砖缝隙,那你也非常了不起。生命本无高级低级之分,适应才是关键,这就是植物带给我们的智慧。”史军告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