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侧AI到底多强了?MediaTek在MDDC25给出了答案
4 月 11 日,MediaTek 的天玑开发者大会 2025 在深圳正式开幕,除了以 "AI 随芯、应用无界 " 为主题,探讨 AI 技术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外,还发布了新一代旗舰芯片天玑 9400+,其进一步提升的 AI 性能,让用户能够在未来的 AI 生态中为得到更好的体验与支持。
在开发者大会现场,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 MediaTek 布置的一系列展台,囊括了 AI 智能体和多款深度合作游戏,包括目前市面上最火热的大型 3D 手游《鸣潮》《三角洲部队》等。作为一位资深手游爱好者,雷科技也在现场进行了体验,整体而言,在游戏流畅度上的表现足以让人满意,并且与手游厂商深度合作,打造了体验更加的高帧率模式。
图源:雷科技
而在 AI 智能体体验区,我们也看到了 vivo、OPPO 以及全民 K 歌等多个手机厂商、软件厂商与 MediaTek 合作的成果。从智能 AI 助手到 AI 应用,整体体验都比以前好了不少,可见芯片 AI 性能的提升加上 AI 生态的进一步整合,确实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如果说去年的 AI 浪潮集中在参数规模和基础能力上,那么今年的 MDDC 2025 则明确将 " 智能体 AI 体验 " 推向了前台。MediaTek 董事、总经理暨营运长陈冠州在开场便指出:" 下一波 AI 浪潮属于智能体 AI。",并认为,仅仅实现智能还不够,必须提供 " 该有的体验 ",才能让用户真正感受到 AI 带来的变革。

图源:雷科技
为此,MediaTek 正式启动了 " 天玑智能体化体验领航计划 ",联合了包括阿里云通义千问、传音、面壁智能、摩托罗拉、OPPO、荣耀、vivo、微软、小米在内的重量级产业伙伴,加速生态融合与技术共创,共同探索智能体 AI 的发展与普及之路。

在雷科技看来,MediaTek 对 AI" 体验 " 的观点,很好的切中了当前端侧 AI 发展的关键:不是 " 我能做到什么?",而是 " 我能给用户带来什么?"。
正如后续专访时提到的:多模态能力(如听、看、理解用户历史信息)是基础,但如何将这些能力整合,结合手机的传感器信息,在复杂场景下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决策建议,才是真正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个挑战,MediaTek 启动了多个生态发展计划,并且推出一系列的开发工具和生态平台,如天玑 AI 开发套件 2.0、Neuron Studio、Dimensity Profiler 等工具,都可以实质性的加速开发者效率并提高软件与天玑系列芯片的适配性,给予用户更好的体验。
当然,软件生态也需要硬件基础的支持。作为大会的硬件焦点,天玑 9400+ 旗舰 5G 智能体 AI 移动芯片如期而至。从规格上看,它采用了第二代全大核架构,CPU 部分包含一颗主频高达 3.73GHz 的 Arm Cortex-X925 超大核、三颗 Cortex-X4 超大核和四颗 Cortex-A720 大核。GPU 依然是 12 核的 Arm Immortalis-G925。

对比天玑 9400,CPU 主频的提升(X925 从 3.X GHz 到 3.73GHz)相对常规。一些观点可能会认为这次 "Plus" 升级幅度不大。然而,从 MediaTek 的阐述和技术细节来看,天玑 9400+ 的升级重点并非单纯堆砌频率,而是精确地瞄准了快速演进的端侧 AI 需求。
天玑 9400+ 搭载的 NPU 890 率先实现了对 DeepSeek 四大关键技术(混合专家模型(MoE)、多 Token 预测(MTP)、多头潜在注意力(MLA)和 FP8 推理)的支持,将 Token 产生速度提升 2 倍,内存带宽占用节省 50%,显著优化端侧模型的体验。
雷科技认为,天玑 9400 很好的反映了 MediaTek 对端侧 AI 发展趋势的想法。单纯追求峰值算力(TOPS)已不是唯一目标,如何在有限的功耗预算内实现更高效率、支持更先进的模型结构、加速个性化训练,成为旗舰芯片新的竞争力维度。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为手机无法像桌面 PC 那样,通过不停的堆高功耗来推动算力升级,或者说用功耗换算力很快就会变成 " 难以为继 " 的路线,芯片厂商必须找到另一条路,才能让端侧 AI 成为真正的 " 可用之兵 "。
在雷科技看来,对于 MediaTek 而言 "AI 随芯,应用无界 " 不仅是一个口号,更代表着端侧 AI 从技术概念走向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关键阶段。未来一两年,随着芯片能力的提升、模型效率的优化以及开发工具的完善,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天玑平台上看到更多真正智能、实用、个性化的 AI 应用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