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直面风雨,坚韧前行,应对关税挑战:义乌老板娘们怎么说?

央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称为“世界超市”的浙江义乌在全球贸易版图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美国政府的关税措施,这里的商户们作何反应、又打算如何应对?

有人担心,以“薄利多销”为特色的中国小商品出口会不会首当其冲,受到波及?带着这些问题,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采访了三位义乌老板娘,之前她们的商品都有不同比例的对美出口,这段时间,她们采取了哪些应对举措?

美国滥用关税政策席卷全球之际,很多国人不自觉地会想到浙江义乌。这一方面是因为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一直被作为某种具有象征性的观察对象,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里关系到我国210多万家企业、3200多万名工人,且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这里可能遭遇到正面冲击。

然而,在和三位义乌老板娘交流之后,记者的感受颇为奇妙,甚至可以说被赋予了更多的能量。第一位老板娘在忙碌了一天后接起电话,声音听上去有些疲惫。何犁红,既是义乌老板娘也是浙江义乌市品牌发展促进会会长,对美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文具和包装、户外类,占比不到10%,约几百万美元。她说,这些对美出口商品处于“暂停”状态,但比起出口赚钱,她也十分不愿失去几个常年合作的客户。

何犁红说:“客户现在也很焦虑,他们的货物都是已经订出去的,如果货物不能到港口,损失会很大,利润也没办法产生。像我们可能每个国家都有客户,对美占比也不是很大,几百万美金可以在其他国家消化掉,问题也不大。”

记者:大家现在日常工作是一切如初,还是比较焦虑?

何犁红:那倒没有,这边市场不行就努力从另一边的市场把业绩争取过来,我们基本上都是积极的状态。

“办法总比困难多”是记者与几位义乌老板娘们交流后的一个感受。相比何犁红,第二位老板娘龚女士销售的商品中,对美出口占比达50%,销售额约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目前这部分商品也处于“暂停生产”状态,但她已经很快作出了决定,继续开发其他市场以及“出口转内销”。

龚老板说:“影响是有的,成本提高了。目前有些订单客户说暂时停止生产,但是其他的地方我们还要继续卖。”

记者:这部分有可能找到其他的市场吗?

龚老板:也有在想,比如说我们做内销,拉动内需把销售额提升,还是看好内销市场。

记者:外贸转内销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龚老板:比如款式和品质,渠道应该问题不大。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龚老板这些年最大的感受。从2018年至今,她对外出口的帽子等产品在美市场占比已从70%至80%降到如今的50%,并新开拓了土耳其等市场。当我问她“这1000万打算怎么办”时,她说,自己在义乌老板娘里属于比较“懒”的,但现在决定再勇敢一点,学习做视频号、小红书等,“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

龚老板说:“自己做视频号,勤奋一点,也找各个电商平台卖货,都试试。把中国的货卖到全世界,多渠道而不是‘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管怎么样,先努力的人总比没有努力的人要多一点机会。”

记者:最近这一轮,老板娘们之间有没有一些新的举措?

龚老板:相互学习,举办沙龙探讨怎么应对,免费教大家学西班牙语等。因为会说西班牙语的更有竞争力一点,义乌的老板娘们都是很勤奋的,早上很早会学英语,晚上学西班牙语,白天接单。我们市场上有很多老外来自南美,会说西班牙语和不会说成交的概率肯定不一样。

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义乌市出口总额为5889.6亿元,同比增长17.7%。尽管就单个国家而言,美国在义乌市场的出口总额中占比最大,但综合来看,亚非拉地区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才是义乌商品的核心出口市场。2024年,义乌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4133.40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同期义乌进出口总值的61.8%,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核心动力。第三位老板娘张吉英销售的雨伞现在就卖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美销售额占比不到1%。

采访中记者能感受到,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掀起贸易风浪时,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并未如外界想象般风雨飘摇。三位老板娘的态度,不仅展现了民营经济的生存智慧,更是中国制造在全球贸易变局中的突围密码。无论是对美出口占比50%,还是不到1%,义乌老板娘们都更愿意相信“打铁还需自身硬”,她们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好的产品终究会被更多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