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特朗普正想与韩国展开谈判,韩国却先派团来北京,事情果然不简单
据环球时报援引韩联社报道,韩国派出由40余人组成的代表团赴北京,就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第十一轮谈判展开磋商,涉及服务贸易、投资等核心议题。巧合的是,美国财长贝森特前一日才表态将与韩国启动谈判,试图以“优先谈判者获益”策略施压。这种时间差背后,折射出韩国在中美博弈中寻求战略平衡的深层考量。
特朗普政府对韩国的谈判意图并不单纯。根据美国财政部披露的谈判框架,美方提出四大核心诉求:一是要求韩国将驻韩美军防卫费分担额从2025年的1.4万亿韩元(约合10.4亿美元)大幅提升至100亿美元,增幅接近7倍;二是对韩国半导体、汽车等主力出口产品加征25%关税,覆盖其42%的对美出口商品;三是要求韩国企业参与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投资,并扩大在美造船业合作;四是推动驻韩美军战略转型,将防御重点从朝鲜半岛转向遏制中国。
特朗普资料图
这种“捆绑式谈判”本质是对盟友的系统性收割。以汽车产业为例,2024年韩国对美汽车出口额达347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49.1%,若25%关税落地,现代、起亚等车企年利润可能减少10万亿韩元(约合71亿美元),相当于其2024年总利润的35%。更严峻的是,美国将谈判时间点选在韩国总统大选前,利用代总统韩德洙的“看守政府”身份削弱其议价能力,试图迫使韩方在缺乏民意授权的情况下仓促妥协。
面对美方压力,韩国选择以主动外交破局。此次访华代表团阵容堪称“豪华”,不仅包括前总统秘书室长李丙琪等政要,还涵盖半导体、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60余名企业家,以及延世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术机构代表。双方在自贸谈判中就跨境服务贸易、金融服务负面清单等达成阶段性共识,并签署青少年交流、文化产业合作等8项协议。
经济数据印证着中韩合作的深度。2024年中韩贸易额达2.33万亿元人民币,占韩国外贸总额的21%,其中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核心产业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5.7%。这种互补性在产业链层面尤为显著:韩国在存储芯片、显示面板等领域拥有技术优势,中国则提供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完整的制造体系,双方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联合研发项目已超200个。
韩国此次外交动作背后,是多重现实考量的叠加。首先是经济安全的迫切需求。美国对韩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脱钩”压力持续加大,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在美投资面临严格审查,而中国市场对韩国半导体出口的贡献率已从2018年的35%升至2024年的48%。其次是地缘战略的再平衡。尹锡悦政府此前过度亲美导致中韩关系遇冷,此次访华旨在修复双边关系,为半岛局势注入稳定性。最后是国内政治的现实需求。距离总统大选仅剩两个月,执政党希望通过深化对华合作提振经济,为选举争取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