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上海16个区均通过认定
市教委负责人做客“民生访谈”回应关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上海16个区均已通过认定
昨天,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做客“2025上海民生访谈”时透露,在浦东新区等10个区今年3月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后,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省级行政区。前一年,黄浦区等6个区已率先通过这一认定。
更加精准布局“宝宝屋”
今年,本市对首批260家“宝宝屋”进行扩优提质,坚持需求导向、优化设点布局,在需求旺盛区域的街镇增加布点,在需求确实不多的地区调整布局,更加精准地把“宝宝屋”布局好。
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部分幼儿园出现招生不满的情况。学前教育的服务重点会有什么变化?周亚明表示,市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正从“有园上”向“上好园”转变。今年,上海将有100多所幼儿园开展高质量建设,希望通过努力,把每一所家门口的幼儿园都办成高质量幼儿园。本市幼儿园学龄人口有所下降,但幼儿入托需求大幅增加。周亚明说,这就需要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供给。目前幼儿园托班主要招收2岁—3岁幼儿,今年全年新增不少于3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的托额,并继续挖掘潜力,能开尽开、应开尽开,加大托班供给。今年也将适时在幼儿园探索小月龄托育服务,满足部分家庭的现实需求。
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共享
周亚明介绍,这些年,市教委系统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积极落实以校内为主、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下一阶段,督促中小学校统筹用好体育课、活动课、大课间以及课后服务等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开设丰富的运动项目。市区两级要跨部门建立学校周边公共体育场馆共享机制,打造学校“15分钟运动圈”,为学校充分开展学生体育运动提供场地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深入教学、研究,随之而来的是对人类技能退化的担忧,如何更好地避免学生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减少主动思考?周亚明提醒,对教育来说,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确实能给学生带来个性化学习体验,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同时也要注意到,AI是一把双刃剑。“AI能够快速给出答案,但容易导致学生跳过深入思考过程,难以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议合理运用AI工具。”
扩大应用型本科改革试点
目前,5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已发布相关方案,并与企业签约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周亚明说,接下来,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这次试点的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5所市属高校。在他看来,此次改革试点的背景,一是现实有需要,二是企业有需求,三是高校有动力。他举例说,上海电机学院采取“大一结束选专业、大二结束选产业、大三结束选企业、大四结束选岗位”培养路径,增进学生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主动引企入校,由企业专家为学生主讲产教融合课程,不断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还有的学校和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举办订单班等。这次在5校开展试点,希望进一步制度化,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让学生毕业即就业。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许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