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山海同心三十载,沪藏共绘新画卷

4月27日,“初心跨山海·共汇同心圆”上海第十批援藏纪实与日喀则非遗交流展于朵云轩艺术中心启幕,萨迦古城艺术团与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家联袂登台,以艺术为媒,续写三十载援藏路上的动人篇章。

雪域长歌 见证三十载援藏情

开幕现场,一场跨越千里的情谊交接温暖上演。世纪出版集团与萨迦县共建“世纪火种”,象征文化薪火相传;萨迦县向徐汇区捐赠援藏纪念唐卡,将感恩之心绘入经纬;纪实书籍签约发行、帮困基金注入,每一个仪式都凝结着上海第十批援藏的丰硕成果,更彰显社会各界对雪域高原的深情守望。

展览呈现西藏文化底蕴与援藏工作时代价值。回溯1995年,首批上海援藏干部跨越山海,从黄浦江畔奔赴平均海拔4000米的珠峰脚下。三十年间,十批援藏干部接续奋斗,在日喀则地区及江孜、亚东、拉孜、定日、萨迦五县,绘就一幅幅发展新画卷。

在图文摄影展区,珍贵影像串联起援藏历程:海拔5200米的珠峰北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巍峨耸立,平措康桑富氧酒店在雪原中温暖守候。2023年,珠峰景区接待游客47万余人次、营收破亿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萨迦县吉定镇的春耕图景与玻璃温室大棚内蓬勃生长的藏红花,见证着“技术创新 高原智慧”的完美融合。藜麦种植项目让撂荒地重焕生机,2500亩高原藜麦喜获丰收,收购价较青稞激增400%。未来,这里更将向着全球顶级藜麦种源基地迈进。

雪域珍馐 产业赋能助振兴

在援藏成果展区,日喀则五县特色产品惊艳亮相。二十余款藏地文创产品,从氤氲雪域气息的蓝面具藏香,到蕴含高原滋养的青稞护手霜,再到工艺精湛的拉孜藏刀,无不诉说着西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萨迦礼物”系列文创将历史文脉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帝师之印夜灯、吉祥海螺随身杯别具匠心;“萨迦福祉”皮具精选神山牧场优质皮革,融入萨迦传统元素,承载千年古城祝福;“沙涓”羊绒品牌让非遗氆氇编织技艺焕发新生,兼具民族特色与时尚感的围巾、手包,不仅带动当地妇女就业,更通过电商走向全国,为西藏文旅产业发展提供范本。

非遗瑰宝 千年文脉焕新彩

在非遗艺术展区,30余幅《八思巴画传》珍贵复制品与当代唐卡精品,搭建起穿越时空的文化长廊。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的唐卡艺术,在萨迦这片土地上承载着特殊意义。明清时期创作的《八思巴画传》,以艺术形式记录下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重要历史。此次展出的“萨班和八思巴赴西凉图”“八思巴首次谒见忽必烈图”等作品,既是绘画艺术精品,更是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当代萨迦唐卡精品同样精彩纷呈。以次仁旺加为代表的艺术家,在恪守传统规则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时代活力。古今唐卡作品交相辉映,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作为上海“十二五”重大文化工程,朵云轩艺术中心美术馆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进一步促进沪藏两地文化交流,向全国展现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新西藏。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免费向公众开放,诚邀各界人士共赴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

《山海同心三十载,沪藏共绘新画卷》

栏目编辑:罗水元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