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蒙眼挑战、导盲犬“校友”见面,这场活动吸引近千人参加

4月26日,朝阳区华贸天地商业街较往常更为热闹。16位视障人士携导盲犬到场,盲人歌手与居民同台献唱,“蒙眼插花”“黑暗拼图”等趣味游戏提供互动体验,这些都吸引了附近社区居民尤其是孩子们的注意。

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国际导盲犬日”,以上活动都是主题为“爱与陪伴,点亮前行之路”的国际导盲犬日公益盛会的内容,近千市民、志愿者及各界人士均参与其中。

4月26日,“2025年国际导盲犬日”公益活动在朝阳区华贸天地商业街温暖启幕。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导盲犬“校友”见面

当天,16位视障人士携导盲犬来到现场参加活动。开幕式上,盲人歌手与居民同台献艺,腰鼓舞、民乐联奏、合唱等节目精彩纷呈。

“我来参加活动是希望让更多视障人士看到导盲犬的作用并积极走出家门,这也是一个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导盲犬的机会,希望社会对导盲犬多些了解和宽容。”32岁的钟科说,他是一位全盲的视力障碍者,目前在北京心智互动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程序开发工作。

钟科2023年12月申请到了导盲犬芊芊,在磨合两年后,这一人一犬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24小时不分开,对我而言,芊芊是家人,也是我的眼睛,她弥补了我的障碍。”芊芊陪着他乘坐高铁、飞机出差,一路上给他指引,有它的陪伴与帮助,比此前借助盲杖更方便、可靠。

芊芊来自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当天到场的导盲犬均是这里的“毕业生”,这场活动也宛如一场导盲犬的“校友”见面会,它们嗅闻着彼此,兴奋地摆动着尾巴。

小朋友和导盲犬互动。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我能感受到今天它和我一样开心。”视力障碍者李晶娣说。她的导盲犬名为娜丽雅,是一只黑色的拉布拉多犬,已经陪伴她一年零三个月,彼此配合默契。“我其实非常希望狗狗们能在一块玩,今天它能出来见见朋友,很不错。”她表示,她和爱人没有子女,娜丽雅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乖巧、可爱又聪明。在出行上,娜丽雅给了她很多帮助,能很利索地找到地方,给她准确的指引。同时,它也有孩子气的一面,常常向李晶娣卖萌:“比如,我坐在沙发上的时候,娜丽雅会过来使劲蹭我,让我摸它,我把手一放它头上,它就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任我摸。特别可爱,让人特别想亲亲、抱抱它。”

李晶娣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留着紫色的短发,戴着一对蝴蝶水晶耳坠。虽然她完全无法看到这个世界,但她尽量保持自身的整洁和明媚,“我希望能让大家少点对残障群体的偏见。”

当天,导盲犬们还换上了新的工作装,是由北京市残联、北京服装学院携手设计、配发,红色的马甲上绣着“北京导盲犬”和“工作中,请勿打扰”字样,十分醒目,方便公众辨别。

导盲犬换上新的工作装。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蒙眼趣味挑战受小朋友欢迎

活动现场,也有导盲犬摄影展、居民书画展、盲文图书馆体验台,通过影像与互动呈现城市温度与科技赋能成果。互动体验区是当天最热闹的区域,有“蒙眼插花”“黑暗拼图”“触觉猜物”等10项趣味挑战,市民朋友可以戴着眼罩,通过听觉、触觉等感官完成游戏,感受视障群体生活的不易,这些挑战吸引了很多居民尤其是孩子的参与。

12岁的陈邦赫,穿梭在体验区内,在蒙着眼睛折纸飞机、拼图、插花、猜物后,他获得了多个奖品和印章。“我从家里出来,突然发现这里有这么大一个集市,很惊讶,玩得也很开心。”他说,蒙上眼睛后他切身体会到了盲人的不便,而且头一次见到这么多导盲犬一起出现,他觉得它们很酷。

李先生也是在“遛娃”时偶然遇上了这场活动,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我给孩子介绍什么是导盲犬,让他知道导盲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工作中不能受到打扰,也和他讲讲无障碍设施之类的。”

小朋友体验蒙眼定向行走。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当天,清苑路第五社区还特别策划“童见智汇”儿童观察团系列活动,20组亲子家庭通过生命教育课堂、城市无障碍探索、公益画作设计等实践,用童心描绘导盲犬故事,培育平等包容的社区文化。孩子们化身“无障碍侦探”,发现设施盲点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城市治理注入新视角。

此外,活动全程由近百名志愿者护航,提供“温暖600米”接站引导、一对一协助等服务,确保视障人士无忧参与。华贸天地商户设立爱心饮水站、免费理发等助残项目,推动公益从“活动”向“常态”延伸。

“今年4月30日是国际导盲犬日,我们把主题活动定在周末,是希望能吸引孩子们参与,一个孩子就能带动一个家庭,进而带动社区了解导盲犬。”活动的策划者之一,北京农学院社会工作教师党支部书记陈曦表示,地点确定在商业街,也是因为这里人流较大。陈曦表示,希望借助这个活动,为残障人士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为大众提供文娱机会。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导盲犬及使用者,减少对其的排斥,营造更好的无障碍环境。

2023年12月,北京市导盲犬培训基地在北京农学院正式授牌,这是北京首家导盲犬培训基地。在校内导盲犬培训示范中心,不仅有大小各异的犬舍、诊疗室、中兽医理疗保健室、美容间、模拟家庭间,还配套建有导盲犬专属过街天桥、公交车,红绿灯,模拟训练场和小公园等。学校联合多个相关学科专业为导盲犬的科学繁育、行为训练、中西结合医疗、营养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障。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张牵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