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南北5道高山天然屏障,削弱驯服强劲西北风,成消灾风水宝地
山西南北5道高山天然屏障,削弱驯服强劲西北风,成消灾风水宝地
晋察记
4月11日至14日,我国北方遭遇持续罕见强风,源于西伯利亚的超级冷气团,快速南下过境华北,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河北、北京刮起11级大风,挺进中原腹地给河南林州带来15级大风,但途经黄土高原的山西,却因层层叠叠的山峦阻挡,势力凶猛的大风被乖乖驯服,最大风力只有8到9级。
四周闭合的特殊地形,让山西从容应对这轮凶猛大风,看看西北风从北向南,是怎么被削弱的?公众在大风洗礼中补上这堂地理课,身临其境加深了对山西的了解。
咱们从西北风呼啸刮过内蒙古,一路跨过阴山山脉,直进大同盆地;一路跨过大青山,越过高大管涔山,刮到了朔州。如果西北风继续南下,必须拥有连续跨越恒山、五台山的动力,才能抵达忻州定襄盆地,此时的大风已被高山削弱。
西北风继续南下,跨过云中山、系舟山两道屏障,才能刮进太原盆地;本想一路高歌猛进,沿吕梁山、太行山南北围合的汾河谷地蜿蜒穿行,却遇到太岳山挺身阻挡,即便是再强的风力,也要收敛一些。
大风南下跨过吕梁山灵石口、太行山太岳山这些关口,才能吹进汾河下游的临汾、上党盆地的长治,往往风力再度被削弱,已经温柔了许多。
大风在山西由北向南行进,要越过层层山峦,可谓一路艰难险阻,在即将离开山西前,还要受到横亘东西的中条山阻挠,遭受太行山从侧翼夹击。
纵观西北风从内蒙古过境山西,虽然只有1200华里的距离,却要跨越5层高大山脉构筑的天堑拱卫,才能出得了山西。
自北向南依次是:第一道屏障是大青山、阴山;第二道屏障是管涔山、恒山、五台山;第三道屏障是云中山、系舟山;第四道屏障是吕梁山、太岳山;第五道屏障是中条山、太行山。即便是再凶悍猛烈的西北风,在入境山西前还是气势汹汹,到出境山西时已势单力薄。
一座座高山连绵挺身守护,世代呵护在三晋大地繁衍生息的父老乡亲,春天挡大风、夏天挡高温、秋天挡风霜、冬天挡冰雪……这足以见得山西为什么在历史上是自然灾害少的风水宝地,四周高山闭合、中部层峦叠嶂,形成特有的局部小气候,是抵御自然灾害的天然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