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维力医疗接待45家机构调研,包括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五地投资、上海慎知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2025年4月28日,维力医疗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4月25日接待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五地投资、上海慎知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太平洋证券、东方证券等45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维力医疗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3人,为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陈斌,财务总监祝一敏,证券事务代表吴利芳。调研接待地点为电话会议。

据了解,维力医疗 2024 年营业收入 15.09 亿元,同比增长 8.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2.19 亿元,同比增长 13.98%,扣非后净利润 2.1 亿元,同比增长 16.94%。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 3.48 亿元,同比增长 12.6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5892.38 万元,同比增长 17.25%,扣非后净利润 5664.55 万元,同比增长 20.49%。

据了解,公司 2024 年开始积极筹建海外墨西哥生产基地,稳步推进,2025 年将加快进度,预计 2026 年一季度完成一期工程投入使用。目前正在东南亚布局第二个生产基地,若顺利预计年内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和投产。公司还不断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以低值和中高值耗材并行,在研产品以高附加值高毛利为主。

据了解,公司未来研发方向是在现产品基础上增加新功能、产品迭代升级、拓展有源器械。2025 年麻醉线、护理线、泌尿外科领域等有重点在研产品,还将推动技术产品转化,开拓新产品新方向。2024 年研发费用 1.11 亿元,同比增长 17.06%,研发费用率 7.36%,未来将保持研发费用率相对稳定前提下加大投入。

调研详情如下:

一、介绍公司 2024 年年度暨 2025 年一季度主要经营情况

回顾 2024 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国内医疗行业面临多项变革,公司经营面临着较大挑战,公司全体员工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坚持以公司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产研互动为源动力,加大新产品开发,积极开拓市场,继续实现了公司业绩的稳健增长。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9亿元,同比增长8.7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亿元,同比增长13.98%;实现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1 亿元,同比增长16.94%。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依然实现了业绩的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12.6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92.38万元,同比增长17.25%;实现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64.55万元,同比增长20.49%。

二、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及回答如下

1、公司海外建厂的规划和进度

为应对不断升级的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公司 2024 年开始积极部署海外墨西哥生产基地的筹建,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2025年公司将加快建设进度,争取在2026年一季度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目前公司正在东南亚布局海外第二个生产基地,如果进展顺利,预计年内可以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设和投产。

公司拟通过海外多生产基地的布局来落地海外市场本土化生产及销售战略,进一步完善公司全球化制造布局,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和应对海外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以及整体抗风险能力。

2、简要介绍一下公司的高值耗材产品

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布局和研发,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和优化,逐步从低值耗材为主转向低值和中高值耗材并行。几条主要产品线均有高毛利产品,麻醉线高毛利产品代表有可视双腔支气管插管、可视双腔喉罩、喷射鼻咽通气道等;导尿线高毛利产品代表有测温导尿管、硅胶导尿管、抗菌导尿管等;泌尿外科线高毛利产品代表有清石鞘、单J管、黑硅胶输尿管支架等;护理线高毛利产品代表有冲吸式口护吸痰管以及内窥镜手术用取物器等。目前公司在研的产品以高附加值、高毛利产品为主,随着新产品的不断上市,未来公司高值产品的占比将不断提升。

3、公司未来研发方向及研发投入情况

公司未来的研发方向主要是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增加新功能,进行产品迭代升级,并逐步拓展有源器械,向高端产品发展。2025 年,公司在研的麻醉线重点产品有可视单腔支气管插管、自制人工鼻、神经监护气管插管等;护理线重点产品有亲水涂层可视鼻胃肠管、废液收集系统、间歇导尿管系列、伤口引流系列、网式雾化器等;泌尿外科领域重点产品有载药球囊、长期留置输尿管支架、测压系统、金属支架、蒸汽消融等。

公司将争取上述在研产品尽快上市,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同时,公司将持续推动金属加工、载药、多向控弯等技术的产品转化,不断拓展产品领域,依托公司原有产品线,开拓泌尿外科活检穿刺、消化耗材、家用导尿管、家用雾化器等产品新方向。

公司一向重视研发,持续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2024 年公司研发费用1.11亿元,同比增长17.06%,研发费用率7.36%。未来,公司将在保持研发费用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灵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