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启“魔幻90天”:要在全球签90份贸易协议,专家冷笑、世界侧目
2025年4月12日,路透社发布了一则令人错愕的新闻:特朗普政府宣称,将在未来90天内,与全球各国签署90份贸易协议,以迅速平息其“对等关税”所引发的市场动荡与盟友反弹。此举不仅在华盛顿引发热议,更在国际外交圈内引起一阵集体皱眉。
欧盟贸易主管马洛什·谢夫乔维奇将于下周一抵达华盛顿,成为第一批赶来“灭火”的外国谈判代表。去年,美欧双边贸易总额接近1万亿美元,欧盟的立场被视作重中之重。
然而,白宫的“谈判一哥”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此时却选择前往阿根廷访问——一个与美国年贸易额仅有163亿美元的国家。他此行目的,是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经济改革背书。这一排兵布阵令外界极为不解,也再次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内外交困的调度能力。
这种“错位”的调度,让人不禁怀疑:美国到底是想谈判,还是只想表演?
谈判团队人手告急,“总统亲自谈判”沦为笑谈
面对外界嘲讽,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在4月11日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回应称:“这项任务是完全可行的。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以及商务部长霍华德·拉特尼克(Howard Lutnick)**会一起推进谈判。而真正关键的是——总统本人将亲自担任首席谈判代表,没有他的批准,任何协议都不能敲定。”
这套“总统签字就过”的逻辑,在专业人士看来近乎荒谬。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前美贸易谈判首席代表**温迪·卡特勒(Wendy Cutler)**直言:“就算只挑几个国家认真谈,也得投入巨大精力。更何况现在要跑完90国,不可能在这时间框架内完成全面协定。”
卡特勒指出,即便是特朗普首任期中最小规模的协议——美韩自贸协定中的汽车与钢铁修订,也耗费了8个多月;而被特朗普吹捧为标志性成果的美墨加协议(USMCA),则花了超过两年才敲定。
金融市场用脚投票:金价暴涨、美债跳水
引发特朗普“暂停加税90天”的,正是金融市场的强烈反应。
4月初宣布加税后,资本市场迅速恶化。美债遭抛售、利率走高,美元承压下行,黄金飙涨创下历史新高,投资人纷纷转向避险资产。为避免经济进一步恶化,白宫于4月10日宣布将对除中国外多数国家“暂停征收新关税90天”。
尽管华尔街三大股指在4月11日短暂反弹——道琼斯指数上涨1.5%,标普500涨1.8%,纳斯达克涨2%,但市场信心依旧脆弱。彭博社援引分析师称:暂停并不等于解决,关键问题依然没有答案。
温迪·卡特勒强调:“接下来的压力会非常大,特朗普团队必须迅速拿出几个‘胜利样本’,否则市场和伙伴国家都不会再买账。”
中美对峙升级,“豁免名单”外的沉默强者
更具冲击力的,是中国的“沉默反击”。
在特朗普宣布“90天谈判期”当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对原本适用84%关税的美国进口商品税率提升至125%,作为对美方此前高达145%征税提案的对等回应。彭博社指出,这标志着中美间的“战术缓和期”已彻底结束。
这也意味着,特朗普所谓“谈判大门敞开”的姿态,并没有获得中方的正面响应,反而迎来了更高强度的反制。白宫原想通过关税施压换取主动谈判,如今却陷入一个尴尬局面:最关键的谈判对象,连回应都懒得给。
谈判桌上的“无底稿外交”:白宫连共识文件都拿不出来
最让盟友困惑的,是特朗普政府内部对谈判立场的混乱。
一位参与磋商的欧洲外交人士透露:“我们和他们谈了好几轮,到现在都没有一份统一的‘谈判要点’流通,最多就是几个口头意见。”
即便是英国、澳大利亚这些与美国早有对话基础的盟友,也在过去几个月的沟通中一无所获。外交官讽刺称:“这哪是谈判,顶多算是喝了几次茶。”
此外,特朗普政府至今在财政部国际事务副部长等关键岗位上仍未正式提名,多个高级职位空缺仍由“代理”官员临时顶上,使得外交官面对的是“临时工谈判队”。
90天、90个协议、90种政治口味——这不是谈判日程,而是特朗普总统自导自演的魔幻现实主义剧本。
当一个团队缺人、缺纲领、缺时间,却声称要拯救全球贸易秩序,只能说:连纸牌屋都不敢写得这么荒唐。
在这个节骨眼上,特朗普真的应该记住一句老话:你可以骗所有人一时,但无法用一个“交易神话”,替代现实世界的外交、经济与政治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