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医疗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指引
习总书记4月29日在沪考察时提出强调,上海承担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医疗机构管理者、临床科学家们纷纷表示,面对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和加速拓展期的新形势,将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作出应有贡献。
推进临床科技创新和产医融合
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依托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工作,是国际国内打通生物医药产业链、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协调、统一、高效的办医主体平台枢纽作用,着力构建有组织的临床研究新体系,全面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全力支持高水平研究成果转化落地,为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市级医院是高水平医学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赵丹丹表示,作为市级医院的办医主体,申康中心将引导市级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大局,围绕“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着力强化临床研究能力,着力改善就医环境体验,着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开创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总书记考察时要求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延斌表示,九院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产医协同战略、人才强院战略、开放融合战略,推进医疗、科创、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建设学科特色鲜明,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国际化、智慧化高水平医院。这其中包括:积极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水平医院建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型公立医院临床、科研数据优势,坚持“顶层设计、基础先行、场景牵引、生态协同”,推进人工智能在“医、教、研、管、转”等领域的场景融合创新,加速驱动传统医疗向数字健康迈进。此外,以高水平人才建设为基石,加快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和内生动力。
自主研发AI工具提升诊疗效率
医疗领域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昕表示,市六医院聚焦开放、创新两大使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构建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创新转化体系,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智能化水平,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不断拓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引进和培育高素质科研人才,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疗科研队伍。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颖川表示,十院近年来在精研医术、优化管理、厚植文化的基础上,科学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拥抱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发展潮流,推动医院运行与管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深度融合,以“重症医学数据采集与数字孪生”、“肿瘤精准诊疗”、“做强平台学科优化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等工作为抓手,持续实现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科技与人文双轮驱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表示,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优化、健康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医疗行业的格局医疗行业。近年来,新华医院在人工智能与医疗融合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研发的多项人工智能模型在疾病预测、辅助诊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诊疗的精准度和效率。随着未来奉贤院区的运行,医院将更积极地引入前沿技术,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现代医学的边界。这场变革中,医院既要成为技术攻坚的‘爆破手’,更要当好惠民服务的‘摆渡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党委书记李明表示,依托去年发布的、完全由医生团队发起并主创参与研发的中文医学大模型“Med-Go”,东方医院正逐步构建起覆盖智能辅助诊断、专病数据挖掘、基层医疗赋能的完整智慧医疗体系,显著提升了诊疗效率与精准度。面向未来,东方医院将根据总书记的要求,继续重点实施“三维攻坚”:联合顶尖科研机构突破关键技术,推进“Med-Go”大模型迭代升级;建设覆盖全周期的智慧医院平台,实现系统性智慧医疗生态;深化医工交叉创新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李倩表示,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院致力于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医院,聚焦科技创新,围绕儿科疑难、危重、复杂、罕见疾病等我国儿童健康领域重大科学和临床问题,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临床基础研究、强化科研人才培养、推进平台搭建、完善成果转化机制等举措,提升临床研究与诊疗水平,打造儿科医学创新高地。
结合传统赋能AI中医造福病家
人工智能与传统中医怎样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党委书记陈跃来表示,作为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建设单位,龙华医院将以“智慧中医”为突破口,加速构建“科技 中医”创新生态,力争在疾病预防、辅助诊疗等各方面推出全新应用场景,不断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迈出更大步伐。
目前龙华医院广泛实现中医四诊客观化采集,促进中医诊疗质量提高。通过研发AI预问诊,标准化处理中医术语等工作,在提升临床诊疗效率的同时,系统地对客观采集的专家经验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在新药研发、人才培养、辅助临床诊疗中,实现人机双重经验学习,创新做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思想的“活态传承”,助力中医药创新转化。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党委书记周强峰表示,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将迸发新的活力。医院依托优势学科,建立一批具有代表性、前瞻性的专病队列,通过有组织开展标准化的优势专病队列研究,深入挖掘疾病中医特色干预显效机制,优化诊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创新性采取“集中 分散式”研究型病房建设模式,打通线上线下、院内院外,专用、通用相结合,临床、科研共融并进通道,构建并整合、完善科研大平台服务模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李屹表示。岳阳医院将聚焦中西医协同攻关问题,构建“临床问题—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应用推广”全链条创新体系。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深化人工智能辅助辨证、经典名方循证评价、针灸机制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究,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医疗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指引》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顾泳 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