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烟台山医院血液透析室滕帆:病房里演“西游记”,健康科普入人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吕奇 王琳 实习生 朱海仪 通讯员 栾秀玲

从精准判断的“透视眼”,到同时应对多重任务的“分身术”,再到用共情力化解焦虑的“读心术”和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医学知识的“科普达人”,作为医疗战线的“多面手”,护士们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着生命健康的每一道防线。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聚焦这些平凡而不可或缺的“超能”护士,记录他们的日常与坚守。谨以此专题,向所有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致敬。

不仅会连接透析管路、预冲和超滤,护士还能变身编剧、演员、导演和剪辑,在病房里上演《西游记》?这神奇的一幕就发生在烟台山医院血液透析室。血液透析室副护士长滕帆和两名同事巧借西游梗,将医疗科普知识穿插在八戒和猴哥的取经趣事中,轻松活泼又有趣的新颖科普方式,把患者和家属彻底迷住了。

这一探索始于与患者访谈时的一次提问。血液透析室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每周三次往返医院,这种长期的治疗模式,让疾病管理成为贯穿生活的必修课。在血液透析室工作多年,围绕血管通路、饮食禁忌、安全措施的预防以及内瘘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滕帆和同事们没少为患者讲解,但奈何宣教的“吸收率”一直不高。怎么才能让患者真正“听进去、用起来”?日常护理工作之外,滕帆开始了对患者及家属的访谈。

一名透析多年的患者突然出现皮肤瘙痒,先后尝试了多种治疗手段,均不见效。因后背奇痒难耐,透析上机和睡觉时他只能靠家属帮忙抓挠缓解。这是典型的慢性肾脏病瘙痒症的表现,滕帆和同事们此前多次宣教,但患者和家属对此却知之甚少,访谈时他们只关心“皮肤瘙痒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对专业术语并不“感冒”。这件事给了滕帆很大的启发,“传统宣教方式,我们习惯从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和防治入手,但患者的提问多集中在病症方面,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

找到症结所在,滕帆和同事们也有了新方向。护理团队人才济济,能否集各人所长,让科普“活”起来?大家一致想到了角色扮演,但到底演什么,又成了新问题。最终经过讨论,护理团队将目标锁定在《西游记》上。“八戒的形象和特点,与糖尿病肾病患者比较契合,西游记的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代入感更强。”顺着这个思路,滕帆脑子里有了初步的故事框架。

说干就干。滕帆爱写故事也会剪辑,血液透析科护士林笑旭点子多,刘志慧喜欢拍照、镜头表现力好,三人一拍即合,在护士长张惠芳的支持和指导下,他们开启了趣味科普探索路。结合临床数据,筛选患者容易忽视、并发症高发的知识点,三人利用吃午饭的时间讨论故事架构和情节,形成初步脚本后,再趁休班和晚上排练和录制,一次次的推翻和磨合后,终于有了科普情景剧的“雏形”。

去年年底,第一期《析游记之无“痒”计划》顺利出炉。林笑旭、刘志慧和滕帆分别化身八戒、猴哥和观音菩萨,把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症的知识贯穿到取经故事中,有趣又实用。科普情景剧在透析室播出后,很多患者观看多次后仍不过瘾,直盼着“护士再演西游记”。此后,为呈现更好的科普效果,张惠芳协调各方资源,为科普视频的制作提供保障,在科室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血液透析科“科普小组”又借助“西游梗”与和珅的故事,将护肾及高钾血症的内容做了详细的科普,使患者和家属获益良多。

“打破单向灌输的宣教僵局,把枯燥的医学知识转化为趣味故事,让宣教内容成为患者触手可及的‘生命管理手册’,更有意义。”在滕帆看来,血液透析室护士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成为患者安全的“守门人”,也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持续推动护理创新,成为患者真正的“健康守护者”。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