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最新!上海发病前三位的癌症!建议95后做这项筛查
上海地区哪些癌症易高发?
5年生存率如何?
如何有效防治?
昨天,上海市卫健委发布
最新健康指南
↓↓↓
最新数据:
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已达61.6%
发病前3位是
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
最新版新增了鼻咽癌、肾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和预防建议,对2024版中的辐射与肿瘤、肿瘤心理、疫苗可预防癌症、胃癌、膀胱癌、儿童肿瘤、口腔癌等内容进行了修订——
新增三大癌种筛查建议
■ 鼻咽癌:对于华南等高发地区人群及高危人群,推荐从30岁开始筛查,采用EB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联合鼻咽镜检查。
■ 肾癌:建议55岁以上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肥胖者、慢性肾病患者)定期进行肾脏超声和尿常规检查。
■ 子宫内膜癌:绝经后女性及肥胖、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关注异常阴道出血,必要时行超声或内膜活检。
科学减重可以防癌
超重和肥胖与20%的癌症风险增高相关,维持健康体重,可以有效降低罹患大肠癌、胰腺癌、贲门癌、肝癌、肾癌以及女性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13种常见癌症风险。
医生提醒:
50%的癌症可预防
早诊早治是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教授指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400万,但50%的癌症是可通过科学的手段预防和避免的。
专家表示,在所有致癌危险因素中,年龄和遗传因素是难以改变的,但其他因素是可干预的,且多属于生活方式范畴。知晓可改变的致癌危险因素,采取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
■ 行为因素: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身体活动;
■饮食习惯:水果摄入过少、蔬菜摄入过少、低膳食纤维饮食、低钙质饮食、红肉摄入过多、加工肉类摄入过多、腌制菜摄入过多;
■代谢因素:体重超标、糖尿病;
■环境因素:PM2.5、紫外线辐射过量;
■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乳头瘤病毒、EB病毒、华支睾吸虫、人类疱疹病毒8型。
预防干预措施包括:
■ 控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和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严格职业防护,保持心情舒畅等。
■ 接种疫苗,HPV疫苗新增9岁至26岁男性接种,男女性双向保护更易形成“群体免疫屏障”,还可预防更多的致癌型别和癌种(阴茎癌、肛门癌及口咽癌等)。男性接种,保护自己,保护另一半,保护全社会。
■ 别怕筛查,及早评估癌症风险,获得早发现的机会,真的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