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剧目是“硬通货”!行业代表成都探索原创剧目孵化路径 挖掘融合消费更大可能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优质剧目不仅是演出市场的‘硬通货’,更是文旅融合的‘流量池’。中国演出行业正迎来原创作品的黄金时代,但优秀作品的孵化与推广仍需行业合力破局。”4月16日,在成都举行的2025中国(成都)演出交易会“优选潜力新作创投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头部内容孵化平台代表、知名投资出品机构、青年创作团队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原创剧目的孵化路径与市场潜力。
会议现场
培源艺术节联合主办方代表、话剧九人的制作人任慧岩则详细介绍了培源艺术节如何通过剧本征集、工作坊和联合制作等机制,助力青年编剧与制作人成长。在她看来,艺术节不仅是作品的展示舞台,更是行业人才的孵化器。话剧九人的成长正得益于“培源”平台完善的孵化体系,后续也将继续助力更多新创作品的孵化与培育。
“音乐演出市场发展论坛”则以“深挖优质内容,升级服务生态——助推音乐演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音乐演出市场发展提供新思路探寻新的路径。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宋柯透露,“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和数据监测和调研测算,2024年5000人以上的大型场次较2023年同期增加49.90%,万人以上演唱会同比增长84.37%,成为演出市场的主力军,在消费端大型营业性演出在整个演出市场占比持续走高,演唱会、音乐节一票难求,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音乐类型丰富表现形式多元的音乐品牌项目和全新IP不断推出,极大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音乐演出不仅塑造了城市文化名片,也为经济增长增添了新动能。”
哇唧唧哇创始人、总裁龙丹妮认为,“未来的线下场景是非常多元化和极具想象空间的,无论是真实世界还是虚拟时空,我们都会思考和探索,基于人的独特价值,创造独特的内容产品,基于内容IP形成的强势影响力反哺于人,甚至多维度的内容场景创新,夯实内容团队多维度的建设和运营,这是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务实的追求。”
论坛现场
脱胎于中国传统故事的沉浸式话剧《从前有座山》,用非线性叙事与互动场景设计,重构经典寓言,营造“观众即角色”的参与式体验。该作品计划与新空间、新业态结合,深度打造“古典国风沉浸式”体验;话剧《冷血》则以冷峻的舞台风格探讨人性善恶的边界,用独特的“戏中戏”结构刻画生活的残酷及人性的复杂。该剧曾亮相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桂林艺术节、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北京新戏剧展演等,期待通过创投会引入战略投资,寻找更多巡演机会;实验戏曲《谁是麦克白》将莎士比亚经典与京剧程式结合,通过沉浸式演出重新解构权力与欲望的主题,被业内誉为“传统戏曲现代化转型的先锋实验”。
此外,《奔月》《水》《夏日声响:海鸥》等话剧作品聚焦环保、女性成长、家庭关系等社会议题;《斜杠进化论》《戲·夕鹤》等音乐剧与实验戏剧,也以跨界融合为特色,展现了青年创作者对艺术形式的突破性探索。有参加活动的机构代表表示:“这些作品不仅具备艺术价值,更在商业模式上展现了清晰的可行性,尤其是沉浸式演出与文旅结合的潜力令人期待。”
图据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