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老西宁丨塔尔寺(五十一)

西

探寻古城的遗迹民风

感受河湟故土的苍凉

追寻渐渐远去的历史

西宁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地处壮丽的达板山和拉脊山两条巨龙之间,在数千年的青海文明史上,一直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我们的先民们在这儿与大自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创造了像上孙家寨、沈那、卡约那样光辉灿烂的史前文明,它所表现出的自身价值,将永远在中华文明史上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让我们从旧街巷名、寺院寻踪、村庄堡寨到旧校追忆、历史名人、沧桑留迹全方面感知西宁这座古城的历史发展渊源和自然人文形成的文化必然性。

塔尔寺曾称梵宗寺,藏语衮本贤巴林,意即“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就诞生在塔尔寺所在地莲花山中。后噶玛噶举派第四世活佛若比多杰受元顺帝召请,途经平安夏宗寺时,宗喀巴的父亲鲁本格曾带时年3岁的宗喀巴到夏宗寺拜见若比多杰,并受近事戒。明洪武五年(1372年),宗喀巴时年16岁,奉师命前往西藏深造,史载他长期修学,“忏悔叩拜,指端俱裂,磨拭盘坛,腕部全损”,经艰苦努力,博通显密,声名渐著,终于成为一代宗师,他对佛教戒律进行改革,创立格鲁派(即善规),被誉为“第二佛陀”。

塔尔寺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依照宗喀巴的嘱托,在他出生的地方建塔,取名“莲聚塔”。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仁钦宗哲坚赞在塔侧建起一座小寺,后经陆续扩建,遂成今日规模。因先有塔,后有寺,遂称塔尔寺。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曾赐名“梵宗寺”,并赐“梵教法幢”匾额。

西宁这座城承载着“怀旧”情怀“怀旧”

不仅因为一座城市拥有深厚底蕴

更是为了沉淀情感,确立文化归属感

“怀旧”让光阴里的西宁更具魅力

而未来的西宁希望无限、高飏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