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马自达想在中国突围

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过去两年,毛笼胜弘以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以下简称 " 马自达 ")社长的身份,已四次到访中国,每一次行程都让他对这片市场的认知更加深刻。

" 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速度远超全球其他地区,这种趋势不会停止,只会继续向前。" 在上海车展期间的采访中,毛笼胜弘的语气中既有惊叹,也透露出紧迫感。

他引用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数据称,去年下半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突破 50%,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本土品牌,特斯拉以 7% 紧随其后,而日系品牌仅占 1%。

这一数字背后,是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品牌通过价格战和技术迭代形成的 " 内卷 " 格局。

马自达 ( 中国 ) 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岛徹也在采访中对华尔街见闻坦言,新能源车普遍不赚钱,但如今燃油车的利润空间也在被压缩。

这种双重挤压下,马自达必须找到一条差异化之路。

马自达与与中国合作伙伴长安汽车合作已有 20 年,已经发布的 EZ-6 和在上海车展上发布的 EZ-60 两款新能源车型,则承担起更大的重任。这两款车型除了在中国市场生产销售外,未来也有口到其他国家的计划,毛笼胜弘表示,与长安汽车也会继续积极地研讨各种可以合作的领域。

在 EZ-60 这款车上,不仅搭载了马自达标志性的 " 魂动 " 设计和连续可变阻尼悬架,还深度整合了中国本土供应商的智能座舱技术。EZ-60 的 23 个扬声器沉浸式音响系统和 3D HUD 交互界面,正是针对中国年轻消费者对科技感的极致追求。

毛笼胜弘表示,中国现在的智能化技术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会继续跟中国供应商积极进行合作,制造出让消费者更满意的产品。

中岛徹表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只有发挥与别人人不一样的独特性,想方设法提高收益。成本方面,马自达会与长安汽车进行合作,尽量把电驱、电池相关的成本进行压缩。

至于长远规划,马自达计划到 2030 年,在中国新能源车型的销售比例提高到六成至七成。

如果说中国市场是马自达的 " 激进试验场 ",那么北美市场则展现了其 " 保守中的进取 "。尽管美国政府对燃油车的政策支持延缓了电动化进程,但马自达并未放弃技术储备。毛笼胜弘透露,北美市场的新能源车销售目标 " 定得有些过高 ",但现实是混动车型仍是主力。

这种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旨在平衡不同市场的特殊性和品牌的长远发展。胜弘指出,虽然新能源车在北美市场的普及面临挑战,但马自达仍将积极应对,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面对某些市场销量不佳的挑战,马自达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销售状况。在日本,马自达通过重建销售网络和渗透品牌价值来吸引更多客户。在泰国,则通过导入新型 SUV 和优化 4S 店布局来提高市场表现。

在中国市场,马自达计划通过向燃油车保有客户推广新能源车型,以及在日系车销量较强的地区集中资源进行宣传和销售培训,来提升销量。随着 EZ-60 的上市,马自达希望能够形成新的产品阵容,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在全球车企巨头纷纷以千亿规模押注电动化的今天,马自达的 " 双百翻番 " 战略(销量与利润翻倍)显得格外低调。但这种低调背后,是对自身边界的清醒认知。

当行业洗牌加速,独特的品牌价值与灵活的战略调整,反而可能成为穿越周期的密钥。对于马自达而言,中国市场的成败,将决定其能否在 2030 年的临界点上,继续书写 " 小而美 " 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