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关税闹剧”暴露美国经济治理危机:一场由推特治国引发市场癫狂

“关税闹剧”暴露美国经济治理危机:一场由推特治国引发市场癫狂

我相信

参考消息网4月12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4月11日报道,美国政府宣布对等关税暂缓90天实施。然而,这场“政策摇摆剧”早在4月7日就已上演第一幕——纽约市场突传“暂缓”消息,股市瞬间反弹,但很快被证实为“假新闻”,道琼斯指数随即暴跌,投资者一片哀嚎。两天后,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但这次的主角换成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本人,他在社交媒体上亲自“官宣”,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召开记者会背书。市场再次经历剧烈震荡,部分投行不得不紧急撤回此前预测。

这场闹剧看似只是美国经济政策的一次“技术性调整”,实则暴露了更深层次的危机——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竟被社交媒体和总统的个人情绪所左右。

特朗普此次“180度政策转弯”,表面上是迫于市场压力,实则反映出美国经济决策的极度随意性。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特朗普之所以让步,是因为“不喜欢股价剧烈波动”——换句话说,股市成了美国经济政策的“晴雨表”,而总统的个人偏好成了“调控工具”。

这种治理模式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 市场丧失稳定预期:投资者不再依据经济基本面做决策,而是紧盯特朗普的推特,政策不确定性导致长期资本撤离。

- 金融体系沦为赌场:高频交易、算法基金利用政策消息差疯狂套利,普通投资者成为“韭菜”。

- 全球经济被迫陪跑:由于美元霸权,美国的政策波动直接冲击全球供应链,各国央行不得不调整策略应对“特朗普风险”。

对比中国的“稳预期、稳增长”政策,美国的经济治理显得极其短视。中国央行通过精准调控、长期规划确保市场稳定,而美联储却不得不频繁“救火”,甚至被总统公开施压降息。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美国曾长期指责发展中国家“政策朝令夕改”,但如今,它自己却成了全球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从“退群”成瘾到关税反复,从“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到“总统推特指挥市场”,美国的治理模式正在滑向“民粹主义 短期投机”的深渊。

相比之下,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通过五年规划、供给侧改革等长效机制确保经济稳健运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远超美国,成为真正的“稳定器”。

这场“关税暂缓闹剧”再次证明,美国已无力承担全球经济领导者的责任。当政策可以被一条推特推翻,当市场因总统的喜怒无常而暴涨暴跌,世界还能信任这样的经济体吗?

或许,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这样记录:21世纪20年代,美国因“推特治国”自毁长城,而中国凭借战略定力,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标杆。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