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二战知识库 ,作者擦菠萝的海绵宝宝

M1 钢盔是美军从 1941 年开始采用的战斗钢盔,M1 钢盔和野战夹克构成了美国大兵在二战中的经典形象。

M1 钢盔研发主要是为了替代美军之前使用的 M1917 钢盔。M1 钢盔从 1941 年 6 月 26 日开始生产,在 1941 年 12 月 8 日美国宣布参战之前已经生产了 323,510 顶 M1 钢盔。到 1945 年 8 月二战结束美国生产了超过 2200 万顶 M1 钢盔。
M1 钢盔由两部分组成:金属外壳和内衬。金属外壳由一整块高锰钢冲压制成,外壳边缘由一圈不锈钢包边组成,不锈钢包边具有防磁性,当士兵使用指南针等一类敏感设备时,可以防止干扰。M1 钢盔内两侧有两个固定矩形环,用来固定织带下巴带。内衬是由多种材料(最初为纸纤维,后为压制成形帆布和树脂)制成,可以单独当作安全帽佩戴。M1 钢盔共有两条下巴带,内衬为一条皮革下巴带,可以单独佩戴安全帽时固定,另一条是固定在钢盔上的织带下巴带。
M1 钢盔长 11 英寸(27.94 厘米),宽 9.5 英寸(24.13 厘米),长 7 英寸(17.78 厘米),总重 2.85 磅(1.29 公斤)。
M1 钢盔

许多美国士兵不系织带下巴带,或将下巴带固定在头盔后部(前部固定内衬皮革下巴带),这样做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预计会发生肉搏战,敌人可能从后部攻击,抓住钢盔往后拉扯,如果系上下巴带,会导致士兵头部向后仰失去平衡,使脖子和腹部暴露在敌人刺刀之下。二是很多士兵误以为爆炸冲击波会吹飞钢盔,这时下巴带就会勒断脖子,后来生产了一种名为 T-1 压力释放扣,发生这种情况会自动解开下巴带。内衬的后颈带也可以代替下巴带,提供足够接触,使钢盔不会轻易掉落。
M1 钢盔的内衬

但 M1 钢盔是实战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材料质量差,容易开裂;不锈钢包边无法涂漆,容易在阳光下发亮;固定矩形环无法移动下巴带,而且容易断裂。
固定矩形环

1942 年 6 月 23 日 M1 钢盔改造成适合伞兵佩戴的 M2 钢盔。M2 钢盔主要改进有:固定矩形环改为了半月形环;内衬增加了一个 A 形织带下巴带,中间是皮革下巴衬托,内衬麂皮。M2 钢盔生产到 1944 年 12 月,后被 M1C 钢盔取代,所以只生产了 148,000 顶 M2 钢盔。
M2 钢盔

半月形环

1943 年 10 月 M1 钢盔修改了下巴带固定,将矩形环改造为可摆动式,可向内或向外摆动。这种类型的 M1 钢盔在诺曼底登陆前发放给在英国的部队。美国伞兵佩戴的被称为 M1C 钢盔,使用了可摆动矩形环并保留了 M2 钢盔的皮革下巴衬托。
M1C 钢盔

可摆动矩形环

M1 钢盔防护性能卓越,可以抵御近距离手枪射击。在二战后一项研究表明,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大约 54% 的子弹击中但未能穿透 M1 钢盔,据估计从 1941 年底到 1945 年 8 月,M1 钢盔挽救了约 7 万人生命。
除了防护外,M1 钢盔还有其他意想不到作用。比如在突出部战役中,美军士兵用钢盔外壳挖掘散兵坑;外壳有时可以做吃饭的碗,洗脸盆,甚至是烹煮食物的锅子。
M1 钢盔外壳可以搭配伪装网和条纹伪装麻布,在作战时提高伪装效果。

M1942 跳伞服是由陆军上校威廉 · 亚伯夫(William Yarbrough)设计,他咨询了佐治亚州当地的裁缝师,设计出这款独特的跳伞服,供美国伞兵在空降作战时身穿。

M1942 跳伞服由卡其色棉布制成,包括外衣和长裤。为了适应敌后空降作战,跳伞服上装备了多个大容量口袋,其中外衣上有四个,长裤上有两个,都用按扣固定袋盖,这些口袋可用于存放额外的弹药,口粮和其他补给。外衣衣领下缘和左胸口袋顶部有一个 17 厘米长双拉链刀袋,专门用来放弹簧刀。长裤除了两个大口袋,还有五个内袋。

M1942 跳伞服经历过多次实战后,在易磨损的肘部,膝盖和小腿等处用额外帆布加固。美国伞兵身穿 M1942 加固型跳伞服参加了诺曼底登陆作战。1944 年跳伞服被 M1943 野战夹克取代,但大部分伞兵还是身穿跳伞服一直到二战结束。

1942 年同跳伞服一同推出了是一款跳伞靴。M1942 跳伞靴为合成橡胶底,皮革面和高系带。跳伞靴特点是加固的鞋面可以在跳伞着陆时支撑脚踝;黑色橡胶防滑鞋底;鞋跟前缘为斜面,可防降落伞索具绳缠绕在鞋底。不过 M1942 跳伞靴很快被 M1943 战斗勤务靴所取代,但跳伞靴一直被伞兵穿戴到二战结束。




M1936 野战背包正式名为 M1936 野战帆布包(Bag,Canvas,Field,M1936)在 1944 年发行,用来取代 M1928 野战背包,不过 M1936 野战背包只配发给伞兵和陆军军官使用。
M1936 野战背包用卡其色帆布制成,旨在为伞兵放置更多的额外装备。通常一名伞兵会在背包里放置 3 双羊毛袜,1 顶羊毛帽,50 张手纸,2 条手帕,步枪清洁和润滑装备,雨衣,3 到 4 天 K 口粮,1 天 D 口粮和额外弹药等。
M1936 野战背包背面顶部有两根可调节织带,顶部是金属弹簧钩,背面顶部左右两侧是两个金属 D 环。织带弹簧钩可以和 D 环连接,当作背包带之用;也可以连接 M1936 背带,将 M1936 背带当作背包带;也可以安装斜跨带作为斜跨包。

M1936 手枪腰带是美国陆军士兵标准手枪腰带,由卡其色织带制成,全长 49 英寸(约 124 厘米),宽 2 英寸(约 5 厘米)。腰带上有三行金属孔眼,最上面孔眼固定 M1936 的织带弹簧钩,最下面孔眼用来固定手枪套和其他装备,中间孔眼用来调节腰带尺寸(腰带另一头向内弯曲,带金属钩固定在中间孔眼来调节腰带长短)。

M1936 背带正式名为 M1936 腰带吊带(Suspenders, Belt, M1936)。M1936 背带由卡其色织带制成,主体是背部的粗 X 形织带,底部有两个金属弹簧钩。粗 X 形织带在正面左右分为四个连接织带,每个底部都有金属弹簧钩;粗 X 形织带在肩部下部有金属 D 环,在两个连接织带交接处。

M1936 背带,M1936 野战背包和 M1936 手枪腰带连接如下:美国士兵先佩戴 M1936 手枪腰带,然后在佩戴 M1936 背带,背带正面左右各一条金属钩和背面两条金属钩固定在腰带正面和背面顶部金属孔;M1936 背带的左右剩下两条金属钩固定在 M1936 野战背包底部的 D 环,背包的织带金属钩越过肩膀固定在背带上的两个 D 环。

M1916 手枪套由棕色皮革制成,背面有两个挂钩,用来固定在 M1936 手枪腰带的底部孔位上,通常安装在腰带右手处。M1916 手枪套专门用来放置 M1911A1 手枪。

M1911A1 手枪是勃朗宁在 1896 年开始设计的半自动手枪,最初型号为 M1911,1922 到 1923 年进行改良,定型为 M1911A1。M1911A1 手枪采用 0.45ACP 子弹。1926 年 6 月 25 日美军正式将 M1911A1 手枪作为美军制式武器。


M1 卡宾枪子弹袋由帆布制成,袋盖用按扣固定,里面分为两个小隔间,每个隔间可以放置 1 个 15 发子弹的弹匣。



一战期间美军制造了 M1917,M1918 和 M1918mk1 三款格斗刀。一战结束后 M1917 和 M1918 退役,M1918mk1 保留下来,继续发放库存。
1941 年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士兵刀具使用,最初就发放 M1918mk1,直到 1943 年 M3 格斗刀问世。M3 格斗刀的生产从 1943 年 3 月到 1944 年 7 月,总产量约为 2,590,240 把,后来被 M1 步枪的 M4 刺刀所取代,但 M3 格斗刀一直发放库存,并在朝鲜战争中出现。
M3 格斗刀总长为 292 毫米,宽 21.8 毫米,厚 4.5 毫米,总重 280 克。双刃,刃长 170 毫米。
护手为长条形,其中一个向前弯曲以便于拇指放置,长为 57.7 毫米,宽为 13.3 毫米,厚为 3 毫米。
刀柄长 120 毫米,上面有一圈圈皮革护手,皮革护手之间形成凹糟,方便抓握。
M3 格斗刀最初和 M6 皮革刀鞘一起发放,M6 皮革刀鞘虽然用金属加固,但还是十分脆弱。很快被 M8 纤维刀鞘取代,后被 M8A1 刀鞘取代。

1909 年美国陆军步兵委员会推出了一套全新野战装备,其中包括了 1 夸脱(1.14 升)铝制水壶,配有嵌套水杯和水壶套。这种水壶套装基本成为美军制式装备,并一直使用到二战。

水壶由两片铝金属左右焊接而成,样式一侧凹一侧突。有一个铝制(后为电木)旋钮,内衬软木保证密封,并用一个金属链连接壶嘴防止丢失。
嵌套水杯也由铝制成,和水壶样式一样,一侧凹一侧突。有一个 L 形折叠金属手柄,不用时可以折叠到水杯底部。然后水杯套在水壶底部为一体。
水壶套由帆布制成,套盖打开像耳朵一样,用按扣固定,露出水壶旋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