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宁王吃肉,谁在喝汤?

二季度行业还将迎来多重利好共振。

2025 年一季度,中国锂电产业迎来 " 开门红 "。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18.2 万辆和 307.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50.4% 和 47.1%,动力及其他类型锂电池累计销量达 285.8GWh,同比大幅增长 73.7%,其中动力电池以 217.3GWh 占比超七成,储能等非动力电池领域更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可谓是开局表现亮眼。

增长主要由多方面驱动,除了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之外,海外关税法案不确定性引发的抢装潮(如美国储能项目提前备货)与国内新能源电站配储政策(5 月 31 日前完成)叠加,推动储能电池需求短期跃升。

另一方面是出口市场高增长,动力及储能电池出口量达 61.5GWh,同比大增 91.2%,占总销量 21.5%,主要受国际市场存货需求及高性价比产品优势推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场的产品结构分化明显,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达 80.8%(+93.6%),而三元电池占比下滑至 19.2%(-19%),这种技术分野在储能领域更为突出,某头部企业负责人透露:" 铁锂电池凭借循环寿命和成本优势,在电力储能项目中的渗透率已超 95%。"

作为锂电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一季度财报数据印证了其行业主导地位。

每卖 1 元多赚 3 毛钱,海外成利润 " 助推器 "

最新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宁德时代实现营收 847.05 亿元,同比增长 6.18%;实现净利润 139.6 亿元,同比增长 32.85%,相当于每天净赚 1.5 亿元,赚钱能力堪比互联网巨头。值得注意的是,其单季净利润规模已接近 2020 年全年水平(159.3 亿元)

当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 " 减速换挡 " 期的背景下,宁德时代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实现逆势突围。报告显示,一季度综合毛利率提升至 24.4%,同比增加 3.2 个百分点。

怎么解释这组数据呢?

如同智能手机中的 "Pro" 版本,宁德时代售价更高的超充电池成为利润引擎。搭载在理想 L9、极氪 007 等热门车型上的神行超充电池,出货占比突破 40%,带动整体毛利率升至 24.4%。

另一方面,费用端管控成效显著,营业成本增速(+3.1%)低于营收增幅,销售费用同比微增 2.3%。尤为亮眼的是财务费用项实现 22.88 亿元净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加 26 亿元。换句说法就是宁德时代在海外赚取的欧元、美元,因汇率波动额外创造的收益,相当于多卖了 270 万块车载电池。

分析师指出,宁德时代境外收入占比已超 35%,本季度通过外汇衍生品对冲实现汇兑收益最大化,体现全球化企业的财资管理能力。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宁德时代在全球范围内依然保持领跑地位。

根据 SNE 统计,2025 年 1-2 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 38%,其中欧洲市占率为 43%,同比提升 8 个百分点,较第二名高出 13 个百分点。此前,宁德时代在 2017 年至 2024 年期间,已连续 8 年动力电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

在业务版图拓展方面,宁德时代正从电池制造商向能源服务商转型。

继与中国石化签署 " 五年 500 座、远期 10000 座 " 换电站共建协议后,其与蔚来合作的 " 电力银行 " 计划引发行业关注:双方将基于标准化换电接口,实现跨品牌车型兼容,首批 100 座共享换电站将于三季度覆盖长三角城市群。券商测算,换电网络全面铺开后,电池资产运营业务毛利率可达 35% 以上。

此外,宁德时代于 H 股上市进程加速。

截至 4 月 12 日,锂电池行业已有 15 家企业发布 2024 年年度报告,其中宁德时代以 3620.13 亿元的收入位列其一,紧随其后的孚能科技营业收入则为 117.42 亿元。就已发布的财报数据来看,宁德时代 " 断崖式 " 领先优势已经形成。

" 规模扩张 " 向 " 价值创造 "

宁德时代的市场优势还体现在其动力电池销售规模方面。

年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 2024 年度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 475GWh,同比增长 21.79%。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 381GWh,同比增长 18.85%;储能电池系统销量 93GWh,同比增长 34.32%。

宁德时代之外,在已发布财报的锂电池 15 家企业中,12 家企业盈利表现为正,9 家企业实现净利润正增长。仅博力威、嘉元科技和孚能科技净利润为负,但孚能科技亏损规模已较上年同期的 18.68 亿元大幅收窄。

对于业绩亏损,三家企业也有不同的解释。

如博力威表示,报告期内,海外通货膨胀、市场竞争加剧、下游企业去库存等原因引起市场需求下滑,同时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产品销售价格相应调整,导致营业收入和毛利同比下降。而嘉元科技则在业绩预告中提到:" 报告期内受锂电铜箔行业竞争激烈的影响,铜箔加工费大幅下降,产品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影响公司利润。"

孚能科技在业绩快报中提到,关于营收减少,其一是由于碳酸锂原材料价格同比下滑较多,公司产品价格相应调整;其二是公司战略倾斜海外客户导致销量小幅下滑。对于盈利表现,其表示公司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 , 其间费用下降,资产减值和投资损失均大幅减少。

关于电池企业盈利盈亏的原因,不少企业都提到了是碳酸锂价格的原因。

2024 年上半年,碳酸锂期货交易价位基本在 9 万 / 吨 -12 万元 / 吨之间运行。到了当年 8 月份,受高库存压力影响,碳酸锂主力合约价格持续回落,最低跌至约 7 万元 / 吨。尽管后续碳酸锂期货合约价格逐步趋于稳定,但前期的价格大幅波动,已经对锂电池产业链上游企业造成冲击。

不过锂电池领域多数企业业绩保持增长,得益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上行。

EVTank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823.6 万辆,同比增长 24.4%。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则达到 1286.6 万辆,同比增长 35.5%,占全球销量比重从 2023 年的 64.8% 提升至 70.5%,以旧换新政策,叠加各类车型不断升级出新及车价下降,带动全年 EV 渗透率突破 40%。

国内方面,今年前三个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 57.53GWh,占比达到 44.34%,比亚迪以 30.87% 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余企业占比则继续保持个位数,两大龙头企业优势进一步凸显。

鑫椤咨询高级研究员张金惠表示,深度匹配车企动力电池需求,曾在宁德时代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将成为锂电池行业企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能否匹配更多有竞争力的车型,已成为锂离子电池企业提升市场份额重中之重。

毫无疑问,2025 年,锂电需求已经迎来复苏周期。

正如文章开头所述,我国锂电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旺盛需求带动下实现全面增长,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而在国际市场方面,受海外政策窗口期驱动,锂电出口呈现超预期增长。前三月我国锂电池累计出口 61.5GWh,同比激增 91.2%,占整体销量的 21.5%。

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欧盟《新电池法规》过渡期临近和北美供应链重构,国内企业正通过海外建厂、属地化服务等方式深化全球布局,宁德时代德国工厂投产、国轩高科美国合资项目落地等案例印证了中国锂电产业的全球化进阶。

分析师认为,二季度行业还将迎来多重利好共振。

包括 4 月头部企业排产保持高位,4 月底上海车展将密集发布 800V 高压平台车型刺激换电需求,而国务院 " 以旧换新 " 政策预计撬动 200 万辆新能源车增量。机构测算,2024 年全球锂电池需求有望突破 2TWh,其中国内动力 + 储能需求占比将保持 65% 以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技术迭代加速(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量产、半固态电池装车)和商业模式创新(蔚来电池租用服务覆盖 200 城),中国锂电产业正从 " 规模扩张 " 向 " 价值创造 " 转型。在碳中和长期目标驱动下,这个万亿级赛道将继续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变革。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