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1947年秋,总计10个团的石家庄守军,为何要调走4个团?

以下文章来源于甲骨堂 ,作者甲风

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多以运动战歼敌,而随着战争进程的加速,到 1947 年后攻坚战就越来越多了。

尤其是到 1947 年秋季时,晋察冀我军取得了石家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我军自战略进攻以来攻克的第一个较大城市,也使得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同时也使得华北野战部队得到了极大锻炼,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来补充自己。

而回顾石家庄战役的过程,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当时国民党军驻守石家庄的部队本来就已经是孤立的状态了,其与保定和太原的陆地联系都已中断,主要靠空运来保持。

在这种孤立的状态下,石家庄的守军只有一个两师制的第 3 军,此外就是地方保安团队了。

按理说它的这个守军兵力并不算多,但在石家庄战役前夕,国民党军却命令该军军长罗历戎亲率一个加强师北上保定,由此不仅为晋察冀我军取得清风店战役的胜利创造机会,也为随后的解放石家庄之战创造了很好的战机。

那么在 1947 年的 10 月,石家庄的第 3 军为何会有这种分兵举动呢?

第 3 军是抗日战争中为胡宗南部中央军化的部队,抗战中后期主要在西北地区;抗战胜利后作为胡部插入华北的主力之一驻防于石家庄。

该军为两师制军,辖有第 7 师和第 32 师,每个师辖 3 个步兵团,全军本身有 6 个步兵团的兵力。

另外在石家庄地区,还有之前国民党收编伪军和地方武装编成的保安第 5 团、第 9 团、第 10 团,以及所辖县区的保安、保警队和特务机关。

以有战斗力的正规团(6 个)和保安团(3 个)计,总计是 9 个团。

到 1947 年 4 月,晋察冀我军发起正太战役,罗历戎的第 7 师第 19 团遭受重大损失,还生擒了第 7 师副师长刘海东。

罗历戎害怕石家庄遭受攻击,所以向 " 保定绥署 " 请求以一个师的兵力南援,结果空运而来的不是一个师,而是一个团,番号是第 16 军第 22 师第 66 团。

第 16 军也是胡宗南系统的,所以罗历戎指挥起来倒也没啥压力,而且被歼的第 19 团建制后续也得到了恢复。

因为当时我军并未直接进攻石家庄,所以罗历戎麾下就有了 7 个正规团,外加 3 个保安团,总计 10 个团的战斗力量,再加上地方保安队的话,总兵力大约有 35000 人左右。

以这个兵力数外加国民党军在日伪军工事基础上的强化(6000 个碉堡,加三道防线),再加上铁甲列车、坦克、装甲车、山野炮兵的加强,想要强攻石家庄的话确实也不好打。

不过 1947 年东北我军发起秋季攻势后,东北方面的国民党军自觉难以招架,所以老蒋从华北调兵增援;其中傅作义系调兵 3 个师,中央军系调兵 3 个师。

调兵之后,华北方面感到兵力不足,因此 " 北平行辕 " 的李宗仁发电请求将在石家庄的第 16 军第 66 团空运归还建制。

结果陈诚认为石家庄守军有 10 个团的兵力,认为兵力太浪费了,而且因为供给石城守军全部要靠空运,会加大空军方面的压力,所以觉得李宗仁要求的只抽一个团不够,而是要第 3 军再出一个师北上,老蒋批准了陈诚的方案。

而在第 3 军军长罗历戎的回忆文章中,正式的军令是在几天后的华北军事会议上下达的。

当时老蒋询问了石家庄的防御情况,然后令罗历戎抽一个师到保定加强机动部队,李文则补充说第 66 团也应一同调来。

老蒋又问,北调部队该由谁统率?罗历戎自觉石家庄难以固守,所以称由其亲率北上。

结果晋察冀野战军侦知这个情况后,决定以主力先歼灭该部,这就是一举歼灭第 3 军军部外加 4 个团共计 13000 余人的清风店战役。

此战的歼敌数虽然不算多,但却是华北战场当时少有的对敌师以上正规部队的歼灭战。

而且此战使得石家庄的原守军兵力被一分为二,尤其是主力军调走一大半,从而使得解放石家庄的决策提前,也减轻了石家庄战役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