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预期锚”显效 中国版平准基金稳信心

  “惊心动魄”是许多股民过去一周的感受,4月7日,亚太股市经历“黑色星期一”。

  当天至8日凌晨,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相继宣布增持中国股票资产。4月8日A股开盘前,中央汇金再次发声,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汇金公司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央行同时发布公告称,央行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

  随后,国务院国资委公开表态,全力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北京、上海、山东等地方国资委相继出台稳资本市场组合拳,险资、公募基金、上市公司也拿出真金白银回购和增持。

  Wind数据显示,4月7日后,A股连涨4天。4月11日收盘时,上证指数报3238点,上涨0.45%;深证成指报9834点,涨幅为0.82%;创业板指报1926.37点,涨幅1.36%。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1.35万亿元人民币,较上一交易日缩量约2608.02亿元人民币。

  多位专家表示,这次中国股市大幅调整后快速企稳,中国版平准基金功不可没。中央汇金的发声也是历史上中央汇金首次明确其“国家队”资金的类“平准基金”定位。

  “这次股市波动不是金融危机,也不是疫情那样的突发风险,主要是人为的,是关税风暴的延续,我们和美国除了在关税领域的拉扯,除了外部的反制和谈判,更重要的是看谁先把内部的事情解决好。”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看来,股市是一个国家财富的主要蓄水池,也是各国信心的信号灯。此次明牌救市,就是要向各方表明态度,增强信心。

  李稻葵认为,以前股市的定位主要是呵护上市公司,现在更加注重的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稳住股市,就是稳住相当部分居民的财富。从海外资本角度看,现在全球资金都在寻求稳定安全的有增长潜力的环境,在这种时候假如中国能提供稳定的环境,尤其是资本市场的环境,并且在政策引导下将内需持续扩大,就能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中持续吸引资金流入,中国就有望迎来一轮资产价格的重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在总体要求中提到“稳住楼市股市”,并在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部分明确“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作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平准基金在市场中呼声较高。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注意到,从实践看,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平准基金救市的方式较为普遍,如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的日本、韩国等。我国也有类似平准基金的临时性举措,如1990年深圳证券市场面临崩盘,财政部和金融机构出资两亿元救市;2015年股市暴跌,证金公司利用央行提供的两万亿元参与救市。

  “股市平准基金的唯一职能就是托底救市,而中央汇金还有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等其他职能。”罗志恒进一步分析,股市平准基金往往有一套成机制的制度安排,如明确的资金来源、透明的退出机制等,而中央汇金灵活性更高。此外股市平准基金往往规模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明确表示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将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从历史经验看,面对类似关税这样的外生冲击,政策一般先稳流动性,再稳基本面。”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央行明确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中央汇金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属于稳定流动性,提供“预期锚”,在这一信号之后,一批上市公司也陆续发布公告回购或增持,形成有利于市场稳定运行的正向传递机制。

  “在流动性企稳后,预计后续关于经济基本面依然会有政策组合拳。”郭磊举例,从基本面的角度看,居民部门的弹性领域包括消费和地产,政府部门的弹性领域主要是地方重大项目投资,企业部门则要稳住供需比和利润率。

  罗志恒也认为,短期来看,平准基金通过恰当的入场时机和足够的买入力度能有效地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恢复投资者信心,从而促使股市企稳回升。长期来看,上市公司股价由盈利能力决定,最终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成色。“当市场因经济疲软而震荡时,平准基金往往只能短期抬升股指,无法扭转下跌趋势。这时更需要的是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助力实体经济企稳,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方能实现长牛慢牛。”罗志恒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